【學好公民科】經濟全球化 中國成重要推手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進入第三個學年,各中學開展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授課,這個主題涵蓋範圍甚廣,從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公共衞生等均有觸及,與高中通識科的「單元四:全球化」、「單元五:公共衞生」及「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有不少相似內容,而在關於資訊素養部分與以往「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的部分內容類同,足見主題3的跨度是十分之大。
了解當代世界 授課知識與時並進
在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課題「經濟全球化」裏其中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各國經濟體系的互相依存和國際經濟組織合作」。對於通識科老師們而言,相關內容可說駕輕就熟。因為在舊有高中通識科的全球化單元中,經濟全球化便是一個重要部分,對全球化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國際組織在全球經濟事務上的協作等,都有詳細說明。然而,公民科和通識科的主題架構始終有所不同,特別是對一些全球化的論述,老師在公民科的授課又是不是舊瓶新酒地將以往在通識科的概念轉移至公民科呢?
在教育局發布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當中,提及公民科其中一個課程理念是「貫徹高中通識教育科的課程理念,強調幫助高中學生了解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狀況」,因此,了解當代世界的狀況是公民科其中一個核心理念,做到課堂教授的知識與時並進。
從國企「走出去」說明全球化特徵
從1978年開始,國家推行改革開放,四十年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特別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逐漸融入世界經濟發展體系當中,更成為現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全球化建立在互聯互通和全球產業鏈基礎之上,而中國以其經濟總量以及對外開放下形成的互聯互通,已成為全球經濟互聯體系當中不可或缺一員。在這個方面,老師在授課時可以中國企業「走出去」作為例子,說明當代經濟全球化下的一些特徵。
例如,2022年,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共有110家企業,再創新高。赴香港上市共87家,赴美國上市共14家,赴瑞士上市共9家。在不同地區證券市場上市集資,是經濟全球化下的一個常態;香港多年來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正因為香港的金融業與全球經濟體系高度結合。
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牽動着各國零售及服務業企業的生意及商業戰略。近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各國貨運物流的連繫,中歐班列讓中國商品走向歐洲,從2023年1月至7月已累計開行突破一萬列,累計發送貨物108.3萬標準箱,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因此,以此說明經濟全球化下互相補足、互相依存的特徵。
老師在講授公民科時,若能列舉與時並進的例子,可達至了解當代世界的狀況的理念。如能在國家現況中找到具體個案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更能對公民科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作相互印證及充足,同時讓同學們溫故知新,在學習公民科內容時會事半功倍。
作者:羅公明
簡介: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