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招聘若造假 僱主不准聘外勞

議員倡增資源助工會監察工地 強調靠舉報並不足夠
香港特區政府正透過不同措施紓緩各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其中「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周一起接受申請,容許收銀、侍應、髮型師等26個非技術/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為期兩年,僱主必須在港進行本地招聘四周不果,才合資格申請。針對過去一些外勞計劃,僱主被指以「低薪、高要求」營造「本地請唔到人」的假象,以符合有關資格,勞工處將加強監督,僱主必須在最少兩份本地報章刊登合共4次招聘廣告,以及提交沒有安排面試或拒絕聘用個別求職者的原因,否則勞工處會中止處理其申請,僱主亦會被施加行政制裁,一年內不准參與計劃。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強調,本地招聘倘不合情理,將影響僱主輸入外勞的審批。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增撥資源予職工會到工地監察,確保僱主在本地招聘時沒有造假。◆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周一起接受申請,與之前推出的多項輸入外勞計劃一樣,均規定僱主必須在港進行本地招聘不果,顯示本地難請人才合資格申請。
低薪高要求製「請不到人」假象
之前推出的「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首輪申請已於本月16日午夜截止,共收到26份申請,涉及輸入5,251個勞工配額總數。
有工會反映,個別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以低於市價三四成的水平招人,並提出不合情理的招聘條件,例如要求吊車司機的應徵者必須中英文良好,這種苛刻條件令本地應徵者卻步,最終本地招聘「食白果」便有資格請外勞。
須最少兩港報章刊4次招聘廣告
有見及此,勞工處在今次「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加強監督,規定經甄別的申請職位空缺展開四星期本地招聘時,會把空缺詳情發送給勞顧會委員和相關職工會,以便他們在本地招聘期間,轉介合適的本地求職應徵有關職位。本地招聘期間,僱主必須在最少兩份本地報章刊登合共4次招聘廣告,以及提交沒有安排面試或拒絕聘用個別求職者的原因,以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否則勞工處會中止處理其申請,僱主亦會被施加行政制裁,在一年內不獲准參與計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出席建造業一個活動後,被問到懷疑有僱主招聘建造業工人時開出低薪或不合理招聘條件,為輸入外勞鋪路,她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但強調所有提出申請的承建商必須按指引,在本地招聘無論工資抑或要求都要合情合理,「例如一般而言,工地地盤要求的語言是中文的溝通能力,一般不會特別要求英文的書寫或溝通,但個別地盤或會有不同情況。」
她指出,如經過調查後發現不合情理,即是該承建商的本地招聘工作做得不好,會影響其輸入勞工申請的審批。
工地安全欠佳 難續申聘外勞
甯漢豪說,如僱主的工地安全工作做得不好,亦會影響將來繼續輸入勞工申請的成功機會。至於把設於元朗潭尾的方艙設施改作中央外勞宿舍的事宜,她指現正進行改裝工程,料如期於今年10月投入使用,以配合首批建造業外勞於今年第四季抵港工作。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對特區政府擴大「補充勞工計劃」使低技術工種也向外勞「大開中門」,更需要嚴格把關,確保「本地工人優先」的政策原則,防止對本地就業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他舉例,不少要照顧小孩的婦女可在上午9時至下午4時為市場提供勞動力,與酒店業的房務工作時間脗合,若政府的把關工作欠佳,酒店業日後可以需輪更工作為由把這些婦女拒諸門外,再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輸入外勞,減少善用本地勞動力的契機。
對於有僱主或在招聘本地工人時,刻意開出不合理招聘條件營造「請唔到本地人」的假象,鄧家彪亦充滿憂慮:「我當勞顧會成員時審批輸入外勞申請,只有資料卻根本不知是哪間公司申請、最終獲批多少及有否濫用,這樣如何監察呢?」他明白一系列輸入外勞計劃勢在必行,促請政府做好把關工作,「單靠舉報並不足夠,因為有關個案只是冰山一角。」
他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職工會到工地監察確保僱主在本地招聘時沒有造假;亦沒有剝削外勞,例如收取佣金或七折支薪等,「因為只有職工會才最關注工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