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日本旅遊業大復甦恐成泡影
繼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果斷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後,民眾也開始「用腳投票」,紛紛取消赴日旅遊,日本業內期待已久的旅遊業大復甦恐成泡影。日本政府強排核污水入海,損人不利己而致自食其果,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於「觀光立國」的日本而言,旅遊業是其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疫情前的2019年巔峰時期佔比日本GDP的7.3%。中國則是日本最大的海外遊客市場之一,以2019年訪日的3,188萬名外國遊客為例,來自中國內地的訪日遊客達959.43萬人,佔比31%,在日消費額高達1.77萬億日元,名列第一。
今年8月10日,中國正式恢復赴日團體旅遊,這既是滿足國內民眾消費需求,也是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中國政府對日本釋出的友好和善意。日本深知中國遊客對於日本經濟的積極意義,據媒體報道:就在8月10日當天,ANA(全日空)控股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的股價在開盤後雙雙上漲;百貨與零售領域的高島屋收盤價上漲2%,經營免稅店的LAOX HOLDINGS上漲3%。
強排核污水入海 「澆滅」國民經濟
然而,日本政府強排核污水入海的消息傳出,引發了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國際觀光客的廣泛擔憂,同時激起對日本政府的極大憤慨:「世界很大,能去的地方很多,為什麼非要去日本?」
除了受影響最直接的旅遊業和水產業,原本日本出口的大米、蔬菜、化妝品也在中國市場備受青睞,如今受恐慌不安的情緒影響,日本各種品牌產品熱度大降,也是很自然的結果。
日本政府悍然將核污水排海,原以為可以節省下幾十億的清潔費用,但危害了全球環境和健康,違反了國際道義和道德,同時也很大程度「澆滅」了本國稍見起色的國民經濟。時間會證明,這種最便宜的處理方式將是代價最昂貴的。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