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睇私醫公院價 擬擴至飲食業

◆孫玉菡(右三)在馮康(右二)陪同下,聽取物理治療師介紹治療過程,以及如何協助工傷僱員早日康復並重投工作。
◆孫玉菡(右三)在馮康(右二)陪同下,聽取物理治療師介紹治療過程,以及如何協助工傷僱員早日康復並重投工作。

  推出近一年僅447人受惠 勞工界:有律師勸阻僱員參加

  工業意外的黃金治療期一般是四星期至六星期,惟香港公立醫院專科治療服務的輪候時間以月,甚至年計,令工友康復大打折扣。為讓建造業工傷僱員得到更快捷及優質的治療,特區政府去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讓合資格僱員以公院收費,使用私家門診康復治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透露,政府考慮擴大計劃,例如涵蓋至飲食業。但有勞工界人士指出,計劃推出近一年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僅447名僱員受惠,與一年5,000多名嚴重工傷人數相比,參與人數偏少,部分原因是受傷僱員因僱主未報工傷,打消參與計劃的意向,更有律師勸止僱員參加,以免影響工傷索償金額,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力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勞工處於去年9月推出為期三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提供快捷的私家門診康復治療服務,協助合資格工友早日康復重投工作。該計劃的參與資格為2022年9月1日後,因建造業工傷致肌肉骨骼受傷或職業病,6星期內仍未或未能復工者。參加者只需支付公立醫院或診所收費,再由私家門診提供包括醫藥治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復康治療,並會獲個案經理跟進。

  掌握黃金期 加快復原速度

  孫玉菡昨日上午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黃鍾鈞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了解計劃最新情況。他表示,僱員參與計劃後加快復原速度,「計劃最大特點是掌握黃金期,讓工友盡快得到治療,而僱主也能夠讓僱員盡快復工,不耽誤工程,是一個雙贏的計劃。」該計劃目前只適用於建造業工人,孫玉菡透露政府會考慮擴展計劃至其他行業,例如飲食業。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解釋,公立醫院病人數量多,工傷工友可能因長時間等候,而錯過最好評估治療階段拖延康復,「評估與治療進行得愈快愈好,及早治療能夠及早康復,愈遲接受治療,康復時間就會拉長。」

  他指出,由於復工需要長年累月評估,會對僱員的身體及精神構成大壓力。以傷勢較嚴重的工人為例,大多數會先在公立醫院接受第一期手術,但透過勞工處快速轉介,可迅速由中大醫院的個案經理接手跟進,安排專科醫生評估,然後制訂完整的康復計劃。

  馮康表示,除物理治療師,先導計劃也有在私營機構較難得的職業治療師一起參與,與個案經理協調整個康復流程和復工安排等,盡量縮短康復時間,讓工人盡快返回工作崗位。

  議員:成效未顯著應檢討

  中文大學醫院註冊物理治療師胡存孝指出,截至今年7月,該計劃共收到逾600名僱員申請,合資格人士佔447人,「有些(不合資格)僱員傷勢較輕,在公院治療足以應付,就無須再轉介,有些僱員則因有律師介入,可能律師叫他不要參與,故放棄。」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該計劃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工友盡快就醫,惟成效不太顯著,政府需要盡快進行檢討,「政府需要檢討為什麼這麼少人申請,是否應該要擴大計劃?」

  他根據2021年的統計數字,各行業中,出現較嚴重工傷的工友超過5,000人,建造業佔不少個案,「按這個比例算,能受惠的工友一成都未夠,希望政府盡快將計劃擴展至其他行業,比如零售業、餐飲業的僱員,他們經常搬搬抬抬,很容易受到工傷。」

  黃國又認為,該計劃亦未將政府所撥的資源用盡,「政府為這個計劃撥款三億元,錢撥了出來,就要充分利用,如果利用充分,我覺得數千工友都可以受惠。不過這是一個先導計劃,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對部分工傷僱員因種種顧慮,包括有僱主未報工傷,令他們不敢貿然申請計劃,或有律師擔心參加計劃,工傷評估不獲認可,影響索償金額等,最終作罷不參與計劃的問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表示,政府應加強對該計劃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目標群體受惠,「正因資訊不流通,以致專做工傷意外的律師以為接受該計劃對客戶沒好處,所以讓客戶選擇繼續接受醫管局治療,而工友自己亦對這些事情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