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宋慶齡 精誠無間同憂樂 篤愛有緣共死生








孫中山作為革命家,對革命勝利熱切追求,對愛情也同樣熱切追求,他革命經歷豐富,感情史亦豐富。他的戀愛觀完全超越階級 、年齡 、種族界限。孫中山坦言:「我愛我國,我愛我妻,我不是神,我是人。」孫中山除了與原配盧慕貞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外其他的都是自己掌控的愛情和婚姻。 據史料記載,他與香港女子陳瑞芬出生入死培養出深厚的革命友情和愛情;與日本女子大月薰有段浪漫短暫的婚姻。當然最驚天動地又至死不渝的愛情就是與宋慶齡的相愛和結合。若兩個人相愛直接影響了近半個世紀的國家命運,那麼這份愛情必是偉大的也是經典的。◆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焯羚 圖片源自「孫中山宋慶齡與香港」歷史圖片展覽
香港是孫中山與宋慶齡這對革命伴侶愛情與奮鬥見證者,他們在香港的足跡無論是搞革命還是談戀愛都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的歷史。他們在香港的活動無疑為香港歷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筆,讓後人得以追溯中華民族那段艱辛的歲月有着一群熱血的革命先驅在支撐着,是他們的努力喚醒民智從封建社會走向文明。
19歲的孫中山奉父母之命,於1885年和18歲的盧慕貞結婚,盧慕貞為中山先生誕下了長子孫科、長女孫娫、次女孫婉。當時的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男女婚姻的主旋律。然而,十九、二十 世紀的中國是傳統中國思想和西方文化劇烈碰撞的年代,那時的孫中山正處青年時期,西方「自由戀愛」觀念必然是他所求,才會與不同時期邂逅的女性都譜出不同的愛情故事。
孫中山到達香港就讀期間,邂逅了生命中的另一位女性。1891年,25歲的孫中山在朋友陳少白介紹下認識18 歲的陳瑞芬,陳瑞芬出身於新界屯門,因排行老四人稱為陳四姑,父母早亡加上家貧未能讀書。兩人第一次見面孫中山就對陳瑞芬說:「你知道我的夢想嗎?就是當洪秀全第二!或是學習太平天國的石達開轉戰大江南北,然後有朝一日推翻這腐敗的滿清!」陳四姑回答:「我真是崇拜你!」更立志追隨孫中山革命,還與孫中山在屯門附近的紅樓租屋而居。孫中山在日本和南洋各地為革命奔走,她也一直跟隨服侍照料生活,為往來的革命黨員洗衣做飯,傳遞信函,印刷宣傳品,甚至運送槍支彈藥,從不言苦。朝夕相處、出生入死,讓他倆培養出深厚的革命友情和愛情,但兩人沒有正式的婚約。孫先生在日本期間也有羅曼史,其中一段是短暫而浪漫的婚姻。
與宋家緣分造就姻緣
宋慶齡出現在孫先生的生命中是1913年。也是他與宋家的緣分深厚,造就的姻緣。宋嘉澍(宋查理)為人思想及作風都非常地洋化,捐出大筆資金資助孫先生的革命行動,當他需要有個英文秘書協助處理事務時立刻將女兒宋靄齡送去當秘書。1913年8月末,20 歲出頭的宋慶齡從美國抵達日本,為了和許久未曾碰面的父親及大姐宋靄齡相聚。一家人碰面,父親提到:「時常跟你提起的孫叔叔也在這喔。」宋慶齡即興奮起來說:「真的嗎?早聽父親及大姐提到他,但我從沒見過,我能見見他嗎?」於是,第二天隨父親及姐姐拜訪孫先生。
宋慶齡自幼就讀洋人開辦的上海中西女塾,從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獲得文學系學士學位的她,可以說從生活、思想上都是極為亮眼的新時代女性。孫先生見到了這個氣質出眾的妙齡少女,一時之間驚訝得說不出話,這不就是現代人說的「觸電」?連忙問:「這是慶齡?上次見面是十九年前,我還抱過你哩!」
因宋靄齡要結婚,便找了二妹慶齡來接替工作,從此宋慶齡跟孫先生密切交集,常常深談國家的未來、人生理想等。剛巧1914年這段時間,孫先生生活得很不順遂,因發動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一敗塗地。正處於人生低潮的孫先生獲得志同道合的宋慶齡支持,她的青春活力和革命熱情,還有對孫先生的崇拜,完全照亮了孫先生晦暗的心,成為鼓動他的力量。以《西行漫記》聞名的美國記者斯諾,曾在20世紀30年代詢問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相處記憶。宋慶齡是這麼說的:「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
孫先生重視宋慶齡的意見,宋慶齡對他亦越加關愛,終於在1915年6月,宋慶齡準備回上海省親前,她對孫先生說:「有一件事我要曉得,你願不願和我永遠在一起?記得我小時候聽你講過:『要是我不為一件偉大的事業而生存,那麽我的生命便毫無意義。』還是個小女孩的我,就夢想着能有一天幫助幾百萬民眾,成為偉大事業的一分子。現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遠幫你做革命工作?」宋慶齡主動告白,勇敢積極地爭取自己的愛情,回家就對父親說:「父親,我要跟逸仙結婚。」宋查理當時驚訝:「孫文有老婆有孩子!還大你20多歲!你怎麼跟他結婚?他可以是你的領袖,也可以是我的朋友,但絕不可以是你的丈夫!」宋查理將宋慶齡禁足在家,滿以為這可以阻止女兒,但沒有料想到宋慶齡在某一天晚上竟然跳窗離家私奔,1915年10月24日抵達日本與孫先生相聚!就在次日,兩人上午於日本律師和田家中辦理結婚手續,下午則在日本友人梅屋莊吉家舉辦婚禮。愛得真的義無反顧。
是夫妻 也是知心好友
宋慶齡對孫中山唯一的要求是若要與她結婚,就要先跟原配盧慕貞離婚。她要守一夫一妻制。有材料記載,在1915年3月,孫中山就寫信給盧慕貞,詢問與宋慶齡結婚一事。盧慕貞非常平靜地回覆「可」,「我知道你早不屬於我,那我所能做的……就是成全。」然後盧慕貞應孫中山之邀到日本東京協議離婚,盧慕貞的讓愛也很偉大。
革命家就是有勇於爭取的特性。當時有人勸孫中山懸崖勒馬不要與宋慶齡結婚,他則說:「如能與她結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後悔!」可見其對宋慶齡的愛多深!
孫中山婚後曾說:「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宋慶齡也說:「我幫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我要為他答覆書信,負責所有的電報並將它們譯成中文。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勞動和犧牲將得到報答,那就是看到中國從暴君和君主制度下解放出來,作為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共和國而站立起來。」紀念結婚四周年,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聯語「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也反映了他們同生死、共患難的恩愛情懷。
結為連理後宋慶齡不僅照料孫先生的起居,對他的革命事業也是全心支持及奉獻。1922年,孫先生與廣東軍鬧翻,廣東軍炮轟孫先生所在的總統府,一片兵荒馬亂中,有身孕的宋慶齡知道自己拖累孫先生的行動速度,竟和留下來的兩名衛兵開槍掩護孫先生逃亡,卻不幸動了胎氣導致流產,其後終身未再能生育,但這絲毫未影響夫妻感情。
1925年,孫文因積勞成疾,因肝病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臨終時,孫中山在病榻上喘息,呼喊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對她說:「請你……請你在我死後善視夫人,別因她無產而輕視她。」一旁的宋慶齡失聲痛哭。那年宋慶齡才32歲。宋慶齡遵照孫中山歸葬南京的遺願,1929年5月將孫中山靈柩由北京碧雲寺迎回南京安葬,舉行了盛大的奉安大典,之後宋慶齡遵從丈夫遺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堅定無畏地繼續專注救國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