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直擊】西隧首天「易通行」 部分車輛入錯線




來往港九大致暢順 有司機嫌「車輛貼」靈敏度低
香港西區海底隧道昨日清晨5時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前往港島和九龍方向的行車線分別減至5條和4條。至昨日下午4時30分,有超過2.6萬輛汽車在實施新收費系統下過海。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在西隧轉車站直擊,來往香港和九龍方向的車輛較少,行車大致通暢,但仍有小量私家車和的士入錯線,在現場工作人員協助下才找到正確線道。有不少司機指出,易通行讓其駕車過海更加方便,然而易通行App(手機應用程式)和「車輛貼」偵測仍存在操作不便、靈敏度低等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西隧上周三(2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回收專營權後,昨日實施易通行收費安排。特區政府運輸署前晚10時至昨日凌晨4時進行臨時交通安排,收緊西九龍公路往港島方向車速限制,其後西隧封閉一個小時,清晨5時重開。而前往香港方向的收費廣場由原本10條行車線,減至5條行車線。至於往九龍方向,原有11條行車線則減至4條,往來香港和九龍的巴士路線則保留。
運輸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出,昨日運作大致順利,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會繼續密切監察西隧的交通情況,而截至昨日下午4時30分,共有26,466架次車輛通過西隧,當中約九成車輛被偵測到有安裝「車輛貼」以扣除隧道費。
工作人員助車輛「重回正軌」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在西隧轉車站直擊,收費廣場前設有指示牌標示易通行已實施,無須停車繳費,收費亭亦蓋上黑布,部分收費亭間亦設有「易通行繳費,不用停車」的指示牌。昨日正值周日,往來香港和九龍方向的車輛較少,現場所見行車大致暢順,但仍有小量私家車及的士誤入已停用的線道,要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才能駛入正確線道。
車輛最常錯入的線道是往九龍方向最側邊寫着「往尖沙咀及九龍站商住區」的線,運輸署其後安排工作人員在該線道前方放置「雪糕筒」,防止再有車輛駛入。
上班族讚駕駛更方便更安全
需要從九龍過海至港島上班的梁先生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自從易通行實施後,駕駛變得更加方便,「因為不用停車繳費,節省了一些時間。」他說,實施易通行後,經過隧道收費站時亦更為安全,「之前很多車左穿右插,存在安全隱患。」
由港島載客經西隧到九龍佐敦的的士司機郭先生表示,昨日行車較順暢,但易通行手機應用程式和「車輛貼」仍存在瑕疵,「過收費站那一刻無須停車確實是方便了,但之後的手尾變得更多。之前經過其他隧道收費站時有好幾次『車輛貼』都無偵測到我經過,之後需要我自己在App上繳費。」
他說,該個易通行程式操作亦較為複雜,「尤其像我這樣的長者群體,都不知道如何繳費,現在還拖欠兩單(隧道費)未繳交。」他更表示自己曾被兩次扣費,「試過經過一次收費站但扣了兩次錢。」
另一車主李先生亦指,易通行應用程式和 「車輛貼」存在操作繁瑣和偵測靈敏度較差的問題,「能理解政府實施易通行是想讓市民更加方便,但相應配套上也要跟上才可以。」
運輸署:駕駛者大致習慣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昨日凌晨到西隧視察改用易通行情況,她在社交平台Facebook發帖指,「安全順利完成工作。天氣好,雖悶熱但沒下雨,我們也有足夠時間在開通前調整一些路面標記,最後易通行順利在西隧開通,真的很感恩!」
她又指:「從駕駛人士最初對易通行抱着半信半疑態度,到現在大致習慣並期待可以更快在更多隧道實施,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西隧是繼紅隧後第二條過海隧道使用易通行系列,餘下的東隧將於本月27日清晨5時起實施。至於為何要分階段在三條過海隧道實施易通行,羅淑佩解釋由於實施易通行前需要短暫封路,故未能同時在三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