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測】的士增行西隧 紅隧依舊塞車





記者實測花更多時間走完管道 紅隧地點方便仍是駕友首選
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收回西隧專營權,首階段三隧分流方案昨日生效。私家車使用西隧的收費減至60元,紅隧、東隧同步加價至30元,的士劃一收取25元。前日及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一連兩日兵分兩路,實測紅隧及西隧在分流前後變化。在紅隧往港島方向,昨日上午繁忙時段較前日多花兩分鐘才走畢整段隧道。參與實測的私家車車主說:「紅隧位置極佳,私家車司機唔會因為加價改行其他隧道。」在西隧方面,由於的士收費大減,吸引五成的士改行,使西隧由前日的暢通無阻,變成昨日上午車流量上升3%,紅隧及東隧車流量則分別輕微下跌4%及1%。◆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蕭景源
紅隧一直是塞車的重災區,不少駕駛者都寄望三隧分流後,西隧減價,紅隧加價,可以吸引部分駕駛者使用西隧,令三隧車流量更平均。每天在上午高峰時段駕私家車由觀塘寓所出發,經紅隧到港島再往香港仔上班的李小姐,前日及昨日跟記者進行實測,直擊三隧分流前後的交通變化。
記者沿途計時,顯示前日由漆咸道北(蕪湖街)駛至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車龍緩緩移動,在迴旋處停留時間最長,而駛近收費廣場後再無塞車情況,從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前段,直至走出隧道管道共花5分鐘。
昨日,車輛在駛近收費廣場前,同樣出現長長車龍,進入收費廣場後整整慢駛兩分鐘,從康莊道紅隧收費廣場前段,到走出隧道管道共花7分鐘,較前日同時段多花兩分鐘。
直出港島心臟 貴5元影響不大
現場觀察所見,昨日使用紅隧的汽車沒有明顯比前日減少,現場以私家車及巴士為主,的士則有所減少。身為駕駛者的李小姐表示:「其實我今日(昨日)比昨日(前日)更趕時間,揸得快咗,但我自己感覺就係分流後仲塞過之前,因為過往我返工開車到(在康莊道)轉彎直行後基本不會塞車,只是慢慢行,無諗過今日(昨日)直情塞到收費廣場,入隧道口都駛得咁慢。」
李小姐坦言,私家車紅隧收費之前比東隧平5元,如今兩者同價,紅隧不再有價格優勢,價格也不再是駕駛者的考慮因素,反而更着重地理優勢,「既然係同價,就無必要兜路特登行某一條隧道,而係考慮邊條隧道順路,紅隧一出就係港島心臟地帶,而且行東隧的話,要經過東區走廊才到銅鑼灣,那段路都好塞,不如行紅隧塞一次好過。」
她相信大多數司機不會因為西隧減價15元就改行西隧,「因為之前(私家車)單程行西隧比紅隧貴55元,着家貴30元,都係貴,唔會因為西隧降價少少就去兜路。」
對三隧分流方案實施首日的體驗,李小姐直言,分流方案對紓緩紅隧塞車是「杯水車薪」,寄望第二階段分流方案會有更明顯效果。
西隧吸引紅的現「紅海」
香港文匯報另一名記者前日和昨日於下午非繁忙時段乘坐巴士970X行經西隧,發現昨日車流量明顯較前日增加,尤其的士數量比前日增加兩倍,現場一片由紅色的士造成的「紅海」,高峰時往港島方向更有約50輛車同時在數條人工收費亭排隊繳費,其中逾半是的士,平均輪候5分鐘才能進入隧道。
運輸署表示,昨日上午7時至10時繁忙時段,使用西隧過海的車輛較以往增加3%,車龍一度排至近佐敦道。該署發言人表示,用現金付隧道費的的士增加,導致西隧人手收費車道略為繁忙。有部分的士司機以為西隧已實施「易通行」,直接駛過收費亭後,被截停補交隧道費,但相信隨着周日(6日)西隧實施「易通行」,行車將更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