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吸大麻後遺症 紓失眠減依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根據禁毒常務委員會最新數據,疫後吸毒人數呈上升趨勢,中學生及專上學生最常吸食的毒品是大麻。有組織早前展開中醫藥治療吸毒及大麻後遺症的研究,發現七成參加者在服用中藥後,平均大麻使用量減少近七成,焦慮及抑鬱情況亦有明顯改善。有參加者表示,服用中藥後對大麻的依賴性降低,失眠問題亦有所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亦隨之減少,精神狀態好很多。」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於昨日舉行「中醫藥治療吸毒後遺症暨大麻治療的初步探索」分享會,該組織在2021年8月1日至今年7月31日期間對接受中醫治療的大麻吸毒者展開調查,協助大麻吸毒者透過中醫藥改善負面情緒及提升其戒毒動機。研究結果顯示,七成參加者在首階段服用中醫兩周後,平均吸食大麻量減少接近七成,抑鬱等負面情緒也明顯減少。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註冊中醫師劉浩泉指出,吸食大麻成癮在中醫學角度歸類為肝氣失調,治療主要以調理肝臟為先,選取疏肝、清肝、和養肝的藥材。故在研究中,大部分受訪者是服用雙花延力沖劑,主要成分包括密蒙花(疏肝)、菊花(清肝)及延胡素(養肝),直接用中藥減低吸食大麻者復吸的渴求。

  有吸食大麻習慣的張先生是該研究的參加者之一,他說,吸食大麻是誤信它帶來放鬆、快樂情緒,以及迷信它有助激發創作靈感,「我的工作與創作有關,聽說食大麻後頭腦會變得清晰,獲得很多創作靈感。」然而,自吸食後他便上癮,後來知道信義會透過設立流動「涼茶站」,為市民調理身體,他便抱着當做「身體檢查」的心態一試。

  該研究的參加者共需接受八周的中醫治療,首兩周,張先生仍處於被動治療狀態,在後六周則會主動按時找醫師開藥,「服用這些中藥後,發覺自己對大麻的依賴性減少,由原先最頻密的一星期食大麻兩次,減少到現在兩星期一次,甚至一個月只有一兩次。」除此之外,他又說:「日常生活中精神狀態變得更好,以前會經常失眠,現在亦比較容易入睡。」

  因應香港最新的吸毒形態,該機構於今年8月繼續獲禁毒基金贊助,開始為期兩年的「可卡因醫社介入及中醫治療研究」計劃,進一步拓展中醫藥戒毒治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