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境外人手 應對牙科服務需求

  梁世民 醫生 醫學及衞生服務界選委 湖北省政協常委

  牙醫人手長期不足,困擾香港市民,政府日前建議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包括透過有限度註冊和特別註冊方式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於政府或指明機構執業及提供服務,從而紓緩香港牙科服務的壓力,相信這有助香港解決公營醫療機構牙科服務短缺的問題。

  過去礙於政府牙科政策及人力資源限制,香港公營醫療機構未能提供全面及綜合性牙科服務,絕大部分市民如需要接受牙科服務,都依賴私家牙科診所。患者若欠缺經濟能力,往往只能輪候衞生署免費脫牙門診服務。現時香港整體牙科醫生人手嚴重不足, 香港公營牙科服務更形落後,照顧弱勢社群及殘障人士牙患需求,更顯得特別緊張。

  雖然政府數年前已經增加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學生入學名額,但都未能應付香港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求。引入海外牙醫是解決公營牙科服務的有效良方。

  政府建議透過引入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分為有限度註冊,以及特別註冊。有限度註冊牙醫可獲豁免參與許可試中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只須通過第三部分臨床考試之後,便可獲正式註冊;而特別註冊牙醫無須參與許可試,只需得到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便可獲正式註冊。若這些由海外引入的牙醫專業水平得到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認可並執業,相信能夠增加牙醫人手服務市民。政府將來要進一步做的,是要定期檢視牙科專業的人力評估,以應付人口老化及市民對口腔健康日漸增加的需求。

  醫務衞生局去年12月30日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全面檢討牙科政策,目標是增加資源及人手,系統性建立以社區為本的「基層牙科服務」,為長者及經濟上有需要人士提供基本的檢查、洗牙、簡單脫牙、補牙及預防服務。相應人才培訓是重點所在,除了牙科醫生之外,還需要善用及培訓更多牙科輔助人員如牙齒衞生員及牙科治療師,配合牙科醫生,就可提足夠基層牙科服務給特定群組的市民。

  香港醫療問題是香港社會其中一個深層次問題。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先於去年底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就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服務的各個範疇向政府提供策略性意見,近日又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充分反映特區政府有意推動醫療改革和增加人手的決心,期待醫療界尤其是牙醫業內人士明白特區政府的苦心,也期待特區政府向社會大眾及業界進行更多解說工作,讓大家更加了解整個建議方案,讓社會各界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