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設防:這是悲情的時代還是醒悟的時代 ──《消失的她》

  何佳霖

  她被她的愛人騙至深海處囚在鐵籠裏,她並不知道一切都是陰謀。她也不知道自己回不去。她等待一切錯誤回歸正確。她單純地仰望星空,星光透過海面閃爍在她的眼前。圍着光圈的魚兒多麼自在,這是多麼寂靜與深邃的時空感,這是他最初對她的承諾與相約:「我帶你到海底看星空」。這樣的美好,多麼稀罕,像夢中的絢爛。可是往往最美最炫的地方,正是最毒最險的時刻。這是他們結婚周年紀念日。她的愛人把她騙到這裏,親手關上鐵籠而絕情離開。這是他精心策劃的結果。她悲傷的眼神望着他,用他曾經教她的求救手勢向他求救,可他視而不見。她從身上掏出了剛從醫院驗出的懷孕報告,向他遞去。這是他們共同的生命,也將是他們延續的明天。她本想在這個特別的環境告訴他,好讓他驚喜,珍惜以後的日子。可是她不知道,喪心病狂選擇了財富,同時選擇了傷害。這是故事的謎底。我以倒敘來開頭,是因為我覺得女主人的死讓人驚呆,怎麼都忘不掉她那求救無望的表情。她是抱着那麼乾淨、單純、滿懷善良的願望。此刻,我突然想起有一本書叫《死亡美學》。她在絕望中自己摘掉氧氣瓶,與其說她眼裏沒有淚也沒有光,還不如說她沒有愛也沒有恨。她就這樣漂浮在海底的籠中。世界停頓或燥熱再與她無關。

  她叫李木子,是男主何非(朱一龍飾演)的妻子。她的形象能贏得觀眾的心,從表情、眼神、衣着都拿捏得當。她是受害者,卻不是電影主角,但她引爆了一場控訴以愛為名的謀殺。這是對複雜人性的重新審視與警醒。

  《消失的她》是香港尚未上映的電影,內地已經突破34億元人民幣票房。香港影迷已迫不及待要在線上搶先一睹為快。一部成功的電影對一個人的衝擊就好比一場8號風球與洶湧而來的山洪,震驚你的耳目,沖刷你的靈魂,讓你感知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尤其在面對人性迷失與墮落的時刻,我們不要低估這種力量潛在的傷害性。不僅對個人而言,連對整個家庭都是一種極度危險的信號。電影題材來自殘酷現實的改編,也許導演放大了悲情,有些情節不一定符合邏輯,甚至略顯幼稚,也忽略了觀眾的智商。但這不影響票房,畢竟製片人與導演也是凡人,他不能盡善盡美地表達一個喜劇或悲劇。有時愈追求結局的圓滿反而愈缺陷、愈笨拙。一部電影那麼歇斯底里,把美學和死亡直接掛鈎,這是對人性想像的破滅。我們如此不堪,也如此不甘,到底為什麼?我們吸取了什麼?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李木子,一個戀愛腦的富家女被賭鬼老公殺害了。在佛教來說,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前世債。無債不來,無冤不聚。第二個是佛菩薩化現末法時代的各種險惡與貪、嗔、癡。世人混沌無明,好壞不分,明明是有情卻無情。這是「娑婆世界」的實況。既然如此,那還要不要活了,人與人還要不要信任了?難道在戀愛中非要給自己澆上一盆冷水不成?難道對方有錯了就不能給他機會,幫助他拯救他,共同渡過難關?我們普通人都受七情六慾的控制,一個人墮入情網的險境和掉進賭癮的險境都是一樣的道理。兩種都是處在妄想的巔峰,一個想像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愛戀衝昏頭腦,忽略了對方的本質。一個幻想自己所向無敵必打贏莊家,鋪鋪中圍骰,或財神保佑能贏回以往輸掉的錢。事實證明兩種情況都輸得慘不忍睹。這就是人的悲哀與局限。

  我看到一些評論說,很多情侶看完電影後,女子不再牽着男友的手,彼此都不知說什麼。我想這是正常的反應。無論任何關係,安全系數都需要考量。在小時候聽過一句話叫「殷勤必有一求」,這是父親說的。只是何時求,何時把賬擺在桌子上。但天網恢恢,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過天眼,更不能逃過天心。何非是可惡可憐的人,殺他不用慈悲,這叫罪有應得。但朱一龍演技一流,這是難得的好演員。倪妮的自我、潑辣很逼真,這是最好的閨蜜形象。寫到這裏,我只想說,這滿目瘡痍的世間,每個人的福氣都不會太大,不要太放任自己,高看自己,也不要縱容別人,奢望別人。

  它的片尾曲讓人掉淚:為何絢爛叫人撲空,為何愛我者予我牢籠,致命的傷誕生於親密,愈珍貴愈浪費……

  何佳霖,詩人作家。香港女作家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