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O一款濕紙巾含菌超標近500倍

◆消委會測試市面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樣本,發現其中一款樣本的細菌含量超標近500倍。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消委會測試市面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樣本,發現其中一款樣本的細菌含量超標近500倍。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新冠疫情過後,市民愈見注重個人衞生,濕紙巾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樣本,發現品質參差,其中一款樣本的細菌含量超標近500倍,另兩款含有可致敏的化學物,有可能令使用者皮膚敏感,對抵抗力較弱的長者及嬰幼兒或會有風險。消委會又發現,有6款樣本包裝上並無標示到期日,促請各廠商盡快改善,清晰標示。

  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20款較常見的個人護理濕紙巾,大部分聲稱適用於嬰幼兒,用以清潔身體為主,全部均沒有消毒效能,部分樣本更在包裝標示「純水」、「手口專用」等字眼,每張濕紙巾售價介乎0.12元至0.8元不等,相差超過5倍半。測試中有8款總評滿分,品質與價值比最高是「強生」,每張濕紙巾0.22元。

  消委會測試發現,全部樣本沒有檢出大腸菌群、綠膿桿菌、 金黃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任何真菌,惟一款樣本「DAISO Baby Wipes for Hands and Mouth」,驗出的細菌菌落總數高達100,000cfu/g,超出內地《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所列上限(200cfu/g)近500倍,反映產品未開封前可能已受到微生物污染。

  消委:可致結膜炎腸胃炎

  消委會表示,若然使用含過量細菌的濕紙巾清潔面部、眼睛、嘴巴、私密部位等,有機會出現細菌感染,容易導致結膜炎、腸胃炎或發燒等症狀。

  測試又顯示,「萬寧嬰兒柔濕巾—初生嬰兒適用(3包裝)」樣本所含溶液的酸鹼值為3.2,低於內地《濕巾標準》的下限(酸鹼值3.5至8.5)。消委會提醒,接觸過酸或過鹼的溶液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容易引起痕癢或炎症。此外,濕紙巾本身如有可致敏化學物及防腐劑都有可能刺激皮膚、眼睛及引起炎症等。

  「759阿信屋」家庭裝濕紙巾一款樣本則驗出0.0015%游離甲醛,釋出的游離甲醛接觸到皮膚後,可能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引起炎症等。

  6樣本包裝無標示到期日

  「nepia」被檢出兩種對羥基苯甲酸酯。有海外研究指出,此成分的特性與雌激素相似,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此外,「ChuChu Baby」、「Pigeon」、「TOPVALU」、「chicco」、「nepia」以及「DAISO」6款樣本未有於包裝上標示到期日等資料。另有樣本以一組數字標示了有關日期,但未有指明該組數字為到期日,有可能令消費者混淆。

  「759阿信屋」回覆指,有關的產品現時已停售。「nepia」代理商指,產品檢出的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可能源自溶液中的個別成分,認為含量屬安全範圍,正研究於包裝加上中文成分標籤。

  「萬寧」則表示,產品所用的防腐劑於ph3至4酸鹼值的效能最理想,而產品曾進行歐盟安全評估,認為正常使用下不會構成嚴重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