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門」額減掀激鬥 家長:若早知選校更保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為應對適齡學生人口持續減少,降低學生流動的不穩定性,教育局早前宣布,今年起中一收生「叩門」位由每班2個減至1個。有小學校長表示,此舉確實會令「叩門」競爭加劇,但由於普遍學生派位理想,部分直資中學和國際學校亦有學童流失令學位騰空,升中學生成功入讀心儀校的機會,仍比以往學生人數多的年代更高。

  昨日放榜後,鮮魚行學校家長邢太和女兒因結果未如理想,儘管天氣較炎熱,仍前往首志願的港九潮州公會中學嘗試「叩門」,爭取入讀最心儀中學。

  鮮魚行學校校長施志勁指,今年派位成功率雖然略降,但九成的數字與過去兩年高位相差無幾,普遍學生派位結果不錯,情況應該令人滿意。對於有意「叩門」學生及家長,他指在「叩門」學位減半下「競爭一定會大了」,成功機會未必太高,提醒家長多作考慮,盡量接受派位結果。

  而在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有派位未如理想的家長計劃為子女到兩三間中學「叩門」,亦有家長指,縱然子女已獲派首志願亦會繼續叩門,希望給子女多一個更心儀的選擇。部分家長則提到,無奈接受教育局減少「叩門」位的決定,但認為局方應更早公布,讓他們選校排位時採較保守策略。該校校長陳淑儀認為,整體學生人數減少,家長及學生並不用太擔心「叩門」位減半,除了官津中學外,直資和國際學校都有學童流失騰出學位,學額仍然較學生多,入心儀校機會始終比以往學生多的年代高。

  另一方面,未有參加分區派位的新來港及升中跨境學生,昨日則可前往觀塘的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領取結果,來自不同地區多所學校派員在該處等候,按獲派其學校的學生名單「尋人」,確保其到校註冊,並嘗試游說非派位學生入讀。有老師慨嘆,面對收生不足危機,只能盡力為學校招收足夠學生,但如同推銷員般的做法多少是「浪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