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任我行:理解評判要求 情理意外兼備

◆在學生階段,辯論比賽就如考試一樣。資料圖片
◆在學生階段,辯論比賽就如考試一樣。資料圖片

  這學年與大家分享辯論心得,基本上是以比賽為核心。這是因為在學生階段,比賽就如考試一樣,是同學磨練辯論技術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論諸多技術之後,我們要面對比賽的最後一關—「評判」。

  辯論評分是由評判決定的,雖然評判在評分時,會根據比賽制度下的評分標準,但這評分過程仍容許評判有很大的自主空間。辯論評分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這導致了「評判」成為比賽中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有「第九辯員」之稱。如果說辯論是「說服人的活動」,那麼辯論比賽就更直接地是「說服評判的活動」。因此,我們在考慮主線、論點、論據時,必須要考慮如何可以更有效地說服評判,以取得更高分數。

  如何說服評判?一場比賽會有3名或5名評判,而且有經驗的賽會會安排幾位評判有不同的背景,例如有教師、(前)辯論員、社會專業人士。這些背景的評判也有自己的評斷角度及重視元素,難以「捉路」。就此,筆者建議穩妥的策略是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今天,我們以「父母應讓兒童提早適應社會」為例,作進一步討論。

  「情理之中」是指主線要配合社會主流共識,這樣可以讓評判更易接受。例如在這條辯題中,應該把握好父母與兒童之間的關係,提出父母對兒童的責任,以及父母的育兒方針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這種符合常識的觀點更易讓評判理解。「情理之中」也有「情理」兼備的意思,即是我們在運用論據時,應盡量多元,要有理論研究(理),也要有案例引言(情)。「情」與「理」的比例組合,也可因應辯員位置不同而有所調整,如在前場(主辯、副辯)「理」的成分可以多些,以盡快建立好主線的邏輯基礎;而在後場(結辯)「情」的成分可以多些,以加強主線的渲染力。

  主線要有亮點 發掘獨特元素

  「意料之外」是指主線要有亮點,給予評判獨特見解(insight)。如果整條主線都是情理之中,即使邏輯無誤,論據充分,也只是中規中矩,評判不會覺得特別,也難以給予特別高的分數。做到「意料之外」一般有兩點,一是思考辯題的角度有新意,提出一些被人忽略的元素;二是找到特別而重要的資料作為論據。如在這條辯題中,一般的討論會圍繞兒童提早適應社會的效益;這時反方可以改從《兒童權利公約》切入,指出關於兒童的一切決定或行動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量,再配合心理學的發展階段理論,集中討論兒童階段的成長需要。

  我們並不是要狹隘地對評判「捉心理」,而是要將評判視為「公眾」的代表,考慮如何說服眼前不同背景取向的「公眾」。我們平時也可多做「比賽評析」的練習,在觀看比賽時以評判身份代入,並且如實打分,再由不同同學分享其評判準則,這樣有助我們更全面理解評判的要求。

  ◆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