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有Say】仁愛居料月中起安排住戶入住

◆市建局以「橫向型」單位設計,盡用牆身空間開設窗戶,增加單位採光和通風。 網誌圖片
◆市建局以「橫向型」單位設計,盡用牆身空間開設窗戶,增加單位採光和通風。 網誌圖片

◆「仁愛居」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以「先裝後嵌」方法,讓承建商在地盤組裝單位組件。 視頻截圖
◆「仁愛居」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以「先裝後嵌」方法,讓承建商在地盤組裝單位組件。 視頻截圖

  「組裝合成」技術建過渡屋 單位數目較一般模式增兩成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市建局在致力履行市區更新任務的同時,亦支持政府的房屋政策措施,當中包括為營辦過渡房屋項目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他表示,由市建局協助規劃、設計及相關建造工程的仁愛堂元朗洪水橋過渡房屋項目—「仁愛居」預計本月中起將陸續安排合資格的住戶入住,項目採用「組裝合成」的建築技術,並盡量利用地盤面積,令單位數目較採用一般發展模式增加兩成至410個。他指出,香港的房屋供應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冀盼匯聚「官、民、企、建」四方力量繼續通力合作,共同提升香港住屋水平和居住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韋志成指出,過渡房屋單位能夠如期交付對改善基層家庭的居住環境相當重要,因此市建局團隊自去年6月底工程展開後,一直密切監督建築和運輸工序,積極與承辦商協調,終成功克服疫情的挑戰,於上月底完成所有工程及驗收工作,取得政府發出的「入伙紙」。「仁愛居」是兩座樓高4層、由「組裝合成」方法建造的過渡房屋項目,合共提供410個單位,將在本月初交予營辦機構仁愛堂,預計本月中起將陸續安排合資格的住戶入住。

  「先裝後嵌」造組件 用盡地盤面積

  「仁愛居」項目採用「組裝合成」的建築技術,以「先裝後嵌」的方法,將單位的建造工序從地盤轉移至廠房,讓承建商在地盤平整及地基工程間同步於廠房內建造組件,同時應用更靈活的規劃和建築方案,盡量利用地盤面積,令單位數目較採用一般發展模式增加兩成。

  在建築設計上,該項目首次採用「橫向型」布局,盡用牆身空間開設窗戶,可讓單位更「光猛」及加強天然通風。韋志成表示,以一個實用面積約286平方呎的三人單位為例,「橫向型」單位的總窗戶面積達到約50平方呎,是「直向型」單位窗戶面積的三倍。同時,每個單位亦設置圍封式廚房(俗稱「梗廚」),除了有加強阻隔油煙的效果和減低出現家居意外的風險外,「梗廚」無需在單位內安裝煙霧感應器及消防花灑頭等裝備,既省卻安裝消防系統及驗收時間,亦免卻消防年檢費用,節省成本。

  他說,團隊亦爭取在項目應用闊度達2.8米的預製組件,令單位內籠在扣除牆身厚度後達到約2.5米的闊度,與一般公屋單位廳與房之間的闊度相若,方便住戶放置傢具。團隊更特意將各樓層的走廊擴闊至1.5米,為住戶提供更寬敞的通道,亦能加強自然通風。他希望市建局協助籌建的「仁愛居」能在滿足居民住屋需要的同時,亦為他們提供一個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

  支付費用回饋社會 減基層負擔

  按照合作協議,仁愛堂需就項目的協調和管理工作向市建局支付費用。但韋志成指出,市建局早前已決定將該筆原本收取的費用回饋社會,悉數用於項目上,包括委聘顧問進行技術研究,以便提交規劃申請;以及在公用地方加入智慧元素,為住戶提供6項公用和社區設施。仁愛堂亦撥出額外資助,免費為住戶提供電磁爐、電熱水爐,以及窗口式冷氣機等家電配置,減輕基層住戶的經濟負擔。

  韋志成表示,為了希望藉着項目為住戶建立一個睦鄰互助的關愛社區,市建局在規劃和設計時於其中一座住宅大樓旁,預留空間興建一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動室,讓仁愛堂可為項目內的基層住戶,提供各類型的社區支援服務,包括舉辦文娛康樂活動、技能增值工作坊、就業輔助和食物援助等。

  他續說,由於項目位置便利,步行約3分鐘便可到達輕鐵洪水橋站,市建局團隊特別將「仁愛居」兩個主要出入口設在可直達輕鐵站、巴士站和周邊零售設施的位置,方面居民暢達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