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擬夥兩灣區院校建聯合學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智鵬)擔任嶺南大學校長十年的鄭國漢將於8月退休,他昨日與傳媒午宴時分享說,隨着近年香港社會趨穩定,大學學生會終能擺脫少數大聲搞事者主導的「老鬼文化」,現時他與學生會關係已明顯緩和,更於大學晚宴中首次有學生會成員願意稱他為校長。而因應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他透露,嶺大正與兩所灣區內地城市的名牌大學商討共建聯合學院,預計會提供本科和碩士博士程度課程,期望能出力貢獻灣區人才培育。
過去本港大學學生會淪為不少激進分子搞事溫床,更高度參與2014年違法「佔中」及2019年黑暴事件,鄭國漢指,嶺大規模較小,黑暴中被判罪服刑學生人數相對較少,對學校來說,學生最重要是要有認錯的心,如有人在服刑後想重返校園學習,校方會交紀律委員會處理。
他認為,大學中搞事者只屬少數,大部分學生都是沉默溫和的一群,而過去學生會受「老鬼文化」影響,前成員會向現屆成員施壓,傳播歪理讓他們變得激進。
鄭國漢:社會氛圍比十年前理性
鄭國漢憶述,十年前自己上任之初,當時學生會以所謂「校長不是由學生一人一票選出」為由,拒絕稱呼他為校長,當時他曾解釋,學生是大學重要持份者但身份是接受服務,同理在醫院中,院長也不會是接受服務的病人選出,惟學生會卻未有理會。
他表示,現時香港社會氛圍已比十年前更理性,學生會「老鬼文化」不再,更多同學能真正做到慎思明辨,以審慎態度恰當方法去分析問題,而非過去一度被誤譯只聚焦「批判」的思維,對此感欣慰。
回顧十年任期間嶺大的表現,鄭國漢指嶺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中,於「優質教育」的分項,連續四年名列全球三甲,說明該校的博雅教育取得一定成就。
他又說,雖然嶺大較聚焦人文社科及商業,並沒有理工學科進行尖端創科研究,但亦積極鼓勵學生及青年校友創新創業,包括近年成立「嶺大創業基金」積極籌款。
他說,尤其感到鼓舞的是,嶺大師生活用設計思維,把社會上已有技術重新整合利用,多個產品包括為劏房戶專用的小型空氣淨化機、支援聽障者的可重用全透明過濾口罩、輪椅把手感應系統等,都成功獲得國際發明獎項,說明「人文科技」發明亦能造福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