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機制杜絕剝削外勞

  政府早前公布優化「補充輸入勞工計劃」,容許26個低技術職位如售貨員、收銀員等輸入勞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表示,政府會嚴格把關,確保不輸入「廉價外勞」。本港勞工缺口多達16萬人,輸入外勞別無選擇,但如何在輸入外勞的同時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薪酬不被壓低,勞工界及公眾高度關注。根據本港和外地經驗,政府嚴格規管輸入外勞審批,嚴打中介剝削是關鍵。當局應設立監管機制,鼓勵舉報並且嚴查剝削惡行;勞工團體要為外勞提供幫助,各方合力保障輸入外勞能夠切實增強本港競爭力。

  本港勞動人口在過去5年間由368萬人跌至346萬人,建造業議會早前評估2027年會缺少4萬名技術工人,小巴業商會估算明年小巴司機或會缺員2,000人。人力不足已嚴重影響行業服務、削弱香港競爭力,輸入外勞有必要性。但在輸入外勞的同時,如何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薪酬不被壓低,確實是政府必須認真面對、切實解決的問題。

  政府早前在公布輸入外勞計劃時,已闡述了優先保障本地勞工的三大原則:確保本地勞工就業優先;保障本地勞工的工資收入;以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來勞工僅是輔助性質。輸入外勞計劃的多項細節都體現此三原則,如外勞的工資不能低於同行業的工資中位數,確保輸入外勞不會拉低工資;輸入的勞工數目須符合與本地勞工1:2的比例;同時僱主要對每名外勞繳付400元費用作本地培訓之用,令本地參加再培訓的學員津貼會由每月5,800元提高至8,000元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再解釋,指政府會嚴格外勞審批,僱主在申請輸入外勞前,須先經4周本地招聘,勞工處亦會轉介求職個案,僱主要展現「誠意」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政府針對勞工界顧慮,提供更詳盡數據、加強輸入外勞政策解說,承諾嚴格審批僱主輸入外勞申請,這些皆有助於下月開始的輸入外勞申請工作順利推行。需要注意的是,本港在疫情期間推出的院舍輸入外勞特別計劃,曾出現不法中介克扣外勞薪酬、層層盤剝的不理想情況,顯示輸入外勞運作中存在重大漏洞。「補充輸入勞工計劃」涵蓋26個行業、涉及數以萬計外勞,不法中介剋扣剝削外勞的情況可能重現。若外勞名義上拿不低於行業工資中位數,但實際工資遠遠不及,必然助長剝削外勞、同時損害本地勞工利益的歪風。因此,特區政府必須從制度上嚴防無良中介、杜絕剝削,消除社會各界對輸入外勞的顧慮。

  政府嚴打剝削外勞,一是要設立監管機制,如設立兩地認可的外勞來港中介認證制度,加強各環節的審核、監督;二是鼓勵外勞舉報,加強與內地合作,在外勞輸入前提供權益保護培訓,若有中介剝削外勞情況,外勞可大膽舉報不法中介;三是加強與工聯會勞工團體合作,由勞工團體為外勞提供幫助,形成對剝削外勞的社會監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