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揭「打機」可改善過動症兒童專注力

◆教大研究發現腦神經認知科技能改善ADHD學童專注力。
◆教大研究發現腦神經認知科技能改善ADHD學童專注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兒童因腦部發展障礙,容易出現過度活躍和躁動,甚至情緒失調。香港教育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透過類似電腦遊戲的「腦神經認知科技」腦電波技術訓練,可改善ADHD學童的專注力、情緒管控及執行能力。研究人員期望教育界善用有關技術,為學童提供適切培訓。

  教大團隊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期間邀請24名患有ADHD的小三至小六學生進行為期20周的深入研究。其間,學童要每星期到培訓中心,進行2次、每次1小時的「腦神經認知科技」訓練。

  「腦神經認知科技」訓練如玩遊戲

  該訓練類似電腦遊戲,會引導學童完成不同任務,例如讓學童以腦電波控制電腦遊戲角色「海豚」的移動方向,在海底的寶箱中收集硬幣;透過集中注視遊戲的移動目標,學習保持專注力,增加學習潛力;在不限時內透過專注力「搬運貨櫃」訓練學童接收指令後,如何立即啟動一項任務,並保持專注等,以訓練學童的專注力耐力、眼球追蹤、時間管理、短期記憶、忽視干擾及傾聽指令等能力。

  為準確量度訓練的成效,學童於訓練期間需佩戴手帶實時量度專注度。在培訓前後,研究團隊均為學童進行評估,包括專注度、及時反應、抑制衝動的能力、抑制過度反應的表現。結果顯示,學童受訓後各項行為表現評分均有上升,其中及時反應的增幅改善最為明顯。團隊又邀請家長填寫問卷為評估子女情況,結果顯示學童整體表現均有改善。

  負責是項研究的教大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表示,這類訓練較現時依靠藥物治療及抑制行為可取,亦不會出現副作用,期望教育界可以善用有關技術,為學童提供適切培訓。

  有參與研究學童的家長表示,子女經過訓練後專注力增加,親子關係亦有所改善:「兒子之前做功課比較急躁,接受訓練後耐性增加了,可以更快完成功課。」

  另一位家長也說:「以前孩子可能會因小事而情緒失控,現在這些情況已經消失,情緒穩定下來,做父母壓力也紓緩了。」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呼籲政府投放更多資源,鼓勵大學進行更多相關研究,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