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英文】善用「英語思維」 跟規則玩遊戲

有人認為要學正確的英語,便要Think in English,我叫這是「英語思維」。有些學生對此反應負面,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又怎可換上一個英語的腦袋呢?其實英語思維的定義很簡單,就是跟隨他們的規則來玩遊戲,就如愛踢足球的人,在玩籃球時便需改變用腳玩的習慣。要調節思維,無須換腦袋!
在書寫時,一句My girlfriend talks too much,我的女朋友話說得太多了。看中文句時,有沒有打錯字,是否通順,基本上過關。但說到英語時,額外要留意的有時態(tense),這句現在式,因為是第三身單數,所以動詞要加s,因為主語(subject)是單數,那主語就不須加s或es,太多是too much不是too many,用不可數的「多」,用對了。一句五個單字的短句,寫完還要驗三次。寫英文時,我們真的要有不同思考和檢驗的過程,要有英語思維。
用代名詞時,我們的口不要太快,因為要說口頭的「佢」,我們要先停一下,想想所指的是男是女,還是物件,從he、she或it擇其一,我們要接受事實,在熟練前會多了一個找路的停頓位,唯有希望熟能生巧。
有英國朋友苦等米高的妹妹回來,米高安撫她,想說「妹妹雖常常準時回家,但是通常也準時回來」,She often comes home on time but not always。莫說這句英語有點怪,連中文原文也有點難以接受。若以小改動為目標,She usually comes back by now. Usually。在英語文化,會說妹妹是一個有時間觀念的人,可能因為交通問題才遲了回來,She is a punctual person. May be the traffic。若這朋友是美國人,可以說她會很快出現,She will show up in no time。逐字轉換是錯的,那根本不是英語。如果不是身在外國,這些生活化的對話,可從生活化的英語電視學習。
書本是好,不過即使相同的字或片語,在不同年代、年齡及文化和經濟背景,也有不同的演繹。拿「別要愁」、「放鬆點」作例子,應該是Claim down. Relax?還是Don't worry, be happy?或Take it easy?還有Chill out、Loosen up、Hold your horses,女性化一點可用Let your hair down,又或較新的Veg out。Hea是香港人的潮語,不是英語。
有位退休的美國職業賽車手,說到退休後不會開快車,反而喜歡玩沙灘車,即是不需車牌也可玩的那一種車,記者問:What type of trainer you have?賽車手很莫名其妙,職業賽車需要培訓師相助,但車牌也不用的玩意,難道也要找位師傅?記者澄清,他指玩沙灘車穿什麼運動鞋,還是赤腳?香港叫運動鞋做sports shoes,美國人稱sneaker,而記者是英國人,叫運動鞋為trainer。
文化不同 理解也不同
文化不同,理解上也有不同。這句Who know what the future holds,應怎樣翻譯?誰知明天會如何又或天曉得?我們有需要加入「思維」這個概念。因應英美的宗教文化,他們有難題會交由上天去決定,隨遇而安,故這句的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康源(專業英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