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折騰患抑鬱 及早求助免爆煲

◆阿德
◆阿德

◆非牟利團體「心影薈」昨起一連四天在中環街市舉行《疫情 亦晴》新書發布會暨攝影展,書中捕捉疫下香港的攝影佳作,讓市民回顧和重整情緒。
◆非牟利團體「心影薈」昨起一連四天在中環街市舉行《疫情 亦晴》新書發布會暨攝影展,書中捕捉疫下香港的攝影佳作,讓市民回顧和重整情緒。

  廚師細訴心路歷程 團體籲市民情緒困擾勿啞忍

  「疫下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業,經濟壓力如巨石般差點將我壓垮!」新冠疫情肆虐三載,現時社會雖已全面復常,但仍遺下不少影響。疫情令不少人遭受情緒困擾,疫後焦慮、低落情緒仍延續,巿民亦開始關注港人的精神健康情況。疫情期間失業而陷入經濟危機的廚師阿德,昨日便分享其精神創傷的經歷,表示失業後為求生計不斷轉行,先後賣菜、賣魚,做過裝修及地盤工,卻一再遭遇裁員,令其壓力爆煲,結果身體也出現心悸、手震、失眠等問題,更一度產生輕生念頭,幸後來獲轉介精神科求助,確診中度抑鬱症。有推廣精神健康的非牟利團體呼籲市民當情緒受困要懂得及時求助。◆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因疫情而患上抑鬱症的阿德,已在飯店當了10年廚師,與妻子一主外一主內,工餘時與子女消遣,本樂也融融,但一場新冠疫情,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由於疫下要有各種防疫限制以保障巿民健康,但「限聚令」及堂食限制等,無可避免打擊飲食業,其任職的食肆生意一落千丈,初時開工不足且遭「拖糧」。他當時眼見各行各業也在削減人手,不少店舖結業,已擔憂其任職的食肆難以維持,結果他最後亦迫於無奈加入了失業大軍行列,「我背後還有一頭家要養,一對子女仍在唸書,妻子則是全職太太,失業的打擊對我來說非常大!」

  賣菜賣魚裝修 仍然朝不保夕

  阿德表示,他在失業後為維持生計,要轉行賣菜,而他工作數月後已逐漸上手,但菜檔以生意欠佳為由將其辭退,「隨即我又轉行去賣魚,之後又做過裝修、地盤工,但仍然是朝不保夕,一而再遭到裁員,逼到我無路可退。」

  不斷轉工但又不斷失業,讓阿德一家失去收入來源,家庭開支日漸難以維持,「我們輪候公屋多時仍然未能上樓,每個月三分之一的薪金也是用來交租,一對子女的開支亦好大,每月支出至少要一萬三至一萬四元。」陷入經濟危機的他,情緒壓力亦愈來愈大,失眠、手震、心悸隨之而來,「站着的時候都會焦慮到汗流浹背。」

  獲協助終求診 悟莫封閉自己

  身為家庭頂樑柱的阿德,有苦卻不懂向人傾訴,未有向朋友披露其困境,即使其妻子也對丈夫的煩惱所知不多。他面對茫茫前路,家庭經濟問題持續在腦海中盤旋,一顆失落的心似千斤重,更因而封閉自己,抗拒與家人傾談,將自己關在房內,「曾經走到海邊真想跳下去,但想到妻兒,輕生的念頭又收回。」

  所幸阿德後來在慈善組織社工的協助下,轉介至私家精神科醫生求診,確診患上中度抑鬱症,而他服藥一段日子後情況已好轉,加上他其後亦找回廚師的工作,而妻子亦覓得一份兼職,令情緒慢慢恢復。走出困境的阿德表示,他的經歷令其深深體會到受情緒問題困擾時,必須對外尋求協助。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新冠疫情促使全球焦慮及抑鬱症病發率增加25%,而香港大學針對港人精神情緒進行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者因社會事件及疫情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

  為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非牟利團體「心影薈」昨日至21日一連4天在中環街市舉行《疫情 亦晴》新書發布會暨攝影展,書中捕捉疫下香港的攝影佳作,並記錄不同的真實故事,讓市民回顧和重整疫下情緒。精神科專科醫生、心理學家及資深社工更撰寫「護心錦囊」,並提供全港情緒輔導機構的資料及聯絡方法,鼓勵市民正視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