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宣傳 特色體驗消費 引入電子化服務 港商3招吸客 打造新零售模式




自內地與香港全面復常通關以來,訪港旅客數字一直穩步增長。有業界分析認為,零售品牌與飲食業將於下半年恢復擴張,料全年商舖租售價有8%的增長;然而隨着全球零售生態轉變,港商需要靠「三式」吸客,包括社交平台宣傳、特色體驗消費以及電子化服務,打造「新零售」模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香港商舖部主管林應威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已較以往出現重大轉變,現在不一定要去核心區買名牌血拚,而是去感受生活,因此其足跡不一定集中在旅遊點。以他所觀察,有更多年輕內地旅客透過小紅書網紅的介紹去探店,這些旅客亦被分散至各區,這對於香港的零售行業來說也是好事。因此,有商家為吸引內地旅客,近年也開始邀請內地網紅在小紅書進行軟性推廣,希望吸引到這批年輕旅客的目光。
內地旅客走進各區探店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疫情除了改變消費習慣外,亦讓業主意識到商戶組合多元化的重要性,特別是大業主或商場業主,他們會開始思考如何同時吸引旅客及本地消費,未必重複過去單純引入高端品牌的模式。這衍生出許多特色店舖,例如餐廳及小店,將商舖市場帶進多元化生態之中,以往單純由奢侈品牌組成的商戶組合未必會再出現。
網店直播配合實體店經營
李婉茵續指,香港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無論去哪一個區都很方便,對比起其他國家,電子商務的需求不算很大。疫情改變了整體營商環境,零售商需要引進電子化服務開拓新客源,包括網店、網上直播,再配合實體店提供體驗及產品示範,兩者缺一不可。零售增長仍靠旅客撐起,今年4月零售額臨時估計為347億元,按年升15%,高於市場預期(見表),與旅遊消費相關的零售類別全面造好,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零售額按年飆75.2%。
暑假外遊或拖累消費力
至於下半年的零售市道,李氏認為隨着訪港旅客穩步增長,相信有助抵消7月和8月暑假外遊拖累消費力的影響,料期間零售額變幅不會出現負數。她又指,目前訪港內地旅客仍以旅行團為主,高端消費旅客數量未有大幅回升,但預料下半年會有改善。
林應威也同樣認為,內地旅客的消費及熱情不如以往,估計上半年及下半年零售市道表現相若。然而,隨着暑假即將來臨,會有愈來愈多港人外遊,甚至有機會多於訪港旅客量,在此消彼長下將衝擊香港零售消費,或成為香港零售行業的一大挑戰。
對於7月政府再派發2,000元電子消費券,林應威坦言基本上市民都是用來「食飯搭車」,沒有因為電子消費券產生太多額外消費,加上下半年不論是國際局勢或者是息口走勢,預期都不會出現利好因素,認為下半年零售市道能加速復甦的機會不大。
籲政府增加輸入外勞
另外,本地零售及飲食行業面對的另一大挑戰是人手短缺,零售商即使有心擴充也沒有足夠的人手支持,無論是有經驗的人或者是沒有經驗的人也不足夠,而經濟也未完全彈起,老闆們難以大幅加薪請人,呼籲政府增加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