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推AI行動方案 建灣區智算樞紐

◆深圳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圖為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機房。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深圳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圖為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機房。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聯港打造智算賦能中心 重點支持通用大模型和機械人研發應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5月31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目標是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AI)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努力創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30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4.4%,人工智能相關產值2,180億元。預計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400億元以上。

  目前,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已成為繼移動互聯網技術之後最大的一波技術浪潮,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

  202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深圳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到6.38萬家,成為全國人工智能「密度」第一城。

  提出十八項具體舉措

  《方案》從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保障措施六個方面,提出十八項具體舉措。《方案》指出,要加強算力資源統籌,建設城市級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台,實現「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加快啟動建設鵬城雲腦Ⅲ項目和「智能算力網絡關鍵技術體系研究及驗證」項目,預計鵬城雲腦Ⅲ項目將於2023年年底前啟動建設。

  同時,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加快實施「智能算力網絡關鍵技術體系研究及驗證」項目,積極有序集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的智能算力資源,與周邊城市加強智能算力合作,謀劃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台。支持建設企業級智能算力平台,聯合香港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打造深港人工智能算力賦能中心。實施軟件雲服務應用示範扶持計劃,鼓勵有關單位採購智能算力雲服務,打造多層次智能算力集群。

  孵化千億級龍頭企業

  深圳人工智能發展迅猛的同時,也衍生了諸多挑戰,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就是制約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短板。對此,《方案》提出堅持推動技術與產品兩大創新,重點支持通用大模型和智能機械人的研發和應用。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載體扶持計劃,支持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五家以上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鼓勵大模型插件及相關軟硬件研發,以及在垂直行業領域的布局。鼓勵企業依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或海外研發中心,研發基於國際主流大模型的創新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郎麗艷表示,深圳已形成人工智能完整產業鏈,同時深圳市政府也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創業者提供了很好的創新熱土。《方案》在強化產業集聚方面提出,選擇條件成熟的區域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搭建生態孵化平台,大力培育企業梯隊,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孵化千億級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獨角獸人工智能企業,開展人工智能企業定向招商。

  整合千億規模基金群

  《方案》還提出,堅持強化數據和人才兩大支撐。加強數據關鍵要素供給,製定公共數據開放計劃,搭建全市公共數據開放運營平台,建立多模態公共數據集。研究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政策措施,做大深圳數據交易所規模,打造一批企業數據品牌。推進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和學科建設,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人才教育體系,加大行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設人工智能人才實訓基地,探索開展企業人才匯聚計劃,推動人才向人工智能產業集聚。

  此外,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統籌整合基金資源,形成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鼓勵人工智能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在深圳創投日設立人工智能專場。

  行動方案主要創新點

  一

  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從建設城市級智算平台、打造大灣區算力樞紐、建設企業級智算平台三個層次,着力解決算力緊缺問題。

  二

  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從加強科技研發攻關、支持創新產品研發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創新能力。

  三

  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從規劃建設產業聚集區、大力培育企業梯隊、搭建生態孵化平台三個方面入手,着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四

  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搭建場景開放供需對接平台,推動公共服務、城市治理以及千行百業廣泛開放應用場景,提出26個落地場景。

  五

  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從培育高質量數據要素市場、打造高水平人才匯聚高地兩個方面入手,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

  六

  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資金保障、營造最好氛圍、加強安全監管四個方面入手,強化工作保障。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