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親恩千人宴 弱勢階層分享奮鬥經歷 新來港媽媽終自強 進修增值回饋社會

◆香港鄰舍輔導會昨日舉行疫情後首場「鄰舍頌親恩慈善午宴 」,逾千名長者、殘疾人士及其家屬等共享佳餚。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鄰舍輔導會昨日舉行疫情後首場「鄰舍頌親恩慈善午宴 」,逾千名長者、殘疾人士及其家屬等共享佳餚。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鄰舍輔導會昨日舉行疫情後首場「鄰舍頌親恩慈善午宴 」,逾千名長者、殘疾人士及其家屬等共享佳餚。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鄰舍輔導會昨日舉行疫情後首場「鄰舍頌親恩慈善午宴 」,逾千名長者、殘疾人士及其家屬等共享佳餚。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鄰舍輔導會派發逾千福袋予出席宴會者。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鄰舍輔導會派發逾千福袋予出席宴會者。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自己沒有什麼文化,廣東話又有口音,好怕會被人歧視!」香港有不少基層婦女是弱勢社群之一,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時常面對巨大的壓力。32歲、新來港媽媽YOYO雖然在港多年,但仍一直存在自卑心理,未能融入社會,幸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社福機構提供的服務,生命才發生改變。她開始參加再培訓課程,更因而重拾信心。由擔心受到歧視抗拒與外界接觸,轉變為懂得自強,她積極進修自我增值,並考得課程證書覓得滿意工作。當她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嘗試融入香港社會時,發現「其實香港都有很多熱心人,給了我很多善意」。現在,她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向其他基層人士傳遞溫暖,「我現時經常做義工,都希望將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的這份溫暖傳遞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不少基層婦女均為人母親,要無微不至照顧子女,還要面對不少生活上的壓力。香港鄰舍輔導會為慶祝雙親節及答謝照顧者,昨日舉行疫情後的首場「鄰舍頌親恩慈善午宴」,宴請逾千名長者、殘疾人士及其家屬,以及有需要家庭和少數族裔人士等共享佳餚,並派發過千份福袋,藉此向在疫情中一直無私奉獻的父母及照顧者致上關懷及謝意。

  社工幫助考證書搵工 幫補家計

  出席午宴的YOYO向香港文匯報分享了自強的經歷:她10年前嫁到香港,現育有一兒一女。雖然來港多年,惟她一直難以擺脫作為新來港者的自卑心理,「因為我的性格本身就內向,加上我原本不是香港人,說廣東話會有口音,擔心周圍的人會歧視我,所以來到香港之後,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太敢與外界接觸,經常收埋自己。」

  4年前,她在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鄰舍輔導會的服務,是她轉變的開始,「加入之後,我慢慢變得開朗,因為社工、姑娘都非常熱心,令我感受到溫暖,之後又發現原來這裏很多婦女都是和我有相似的背景,我們會互相交流育兒經驗。」

  在人際關係上找回信心的YOYO,更開始積極參加政府提供的支援性再培訓課程及服務中心的培訓課程,不斷自我增值,「其實我也想搵一份工幫補家庭,但由於我文化水平不高,連打字都不太識。為克服搵工困難,我參加了學習打字的課程,近期也參加了政府的僱員再培訓課程,不久前考取到『家務助理』的證書。」

  感受到香港有很多善意熱心人

  YOYO一家為公屋戶,屬於低收入家庭,因此政府的相關課程可以免費學習。她在考取了家務助理證書後,已經找到一份令她滿意的兼職工作,「可以兼顧到照顧家庭,亦有收入可以幫補到家計。」

  她勇敢地踏出第一步,隨後的課程讓她不停進步,因而慢慢建立起自信,走出以往自卑的陰霾。當她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嘗試融入香港社會時,發現並非如自己所想像般巿民對新來港者充斥不包容情緒,「其實香港都有很多熱心人,給了我很多善意。」

  當義工將溫暖傳予經歷相似者

  YOYO並沒忘記為她提供過幫助的人,更積極回饋社會,「我現時經常做義工,都希望將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的這份溫暖傳遞開去。」在擔任義工的過程中,曾遇過不少與她經歷相似的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很久前就移居來香港的老夫婦,他們像我當初一樣,因為感到自卑,因為怕被歧視,經常躲在家中,心情也經常很壓抑,我就將我的經歷與他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