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訊:突發性失聰/ 耳聾


  大家身邊有沒有親友試過突發性失聰或耳聾﹖這可能是因為耳窩血液循環不足,甚至可能是血管問題,如有出現這個情況不容忽視!現在,就由耳鼻喉專科黃嘉輝醫生為大家分享這個病的情況。

  問︰什麼是突發性失聰/ 耳聾? 坊間會解說為耳中風,是否正確?

  答︰突發性失聰比較嚴謹的定義是三天內有三個連續音頻的聽力損失超過30分貝,需要經由純音測試作出診斷。病人可能感覺到突然間一邊耳仔好像有耳塞或者罩住的感覺。而耳中風形容的是內耳耳窩血液循環不足,只是突發性失聰其中一個原因。

  問︰為什麼耳窩會血液循環不足?因什麼引致?

  答︰可能是血管的問題,例如發炎、高血壓引致血管硬化、糖尿病引致微絲血管毛病等,還有就是影響血液流動的問題,如心臟病、鐮狀細胞性貧血等。

  問︰突發性失聰/ 耳聾成因是什麼?

  答︰成因主要是內耳受病毒感染、血管閉塞、免疫系統失調、創傷及聽覺神經腫瘤。

  問︰為什麼內耳會受到病毒感染? 有什麼病毒可引致?

  答︰從病歷可以了解到,有些突發性失聰的病人,在病發之前會有傷風感冒的症狀,和病毒感染脗合。因此,研究推斷病毒可能影響到內耳耳窩絨毛細胞或者血液循環,較為常見的病毒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以及水痘。

  問︰病毒影響耳窩聽力神經,一開始會有什麼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嗎?

  答︰病人會感到單邊聽力突然間下降,若果聽力影響較為嚴重的話,會對生活造成不便,如在嘈吵環境裏面比較難分辨得到人聲說話,亦較難判斷聲音來源方向。

  問︰突發性失聰/ 耳聾會有什麼病徵?

  答︰病徵包括耳道阻塞、耳鳴、單邊耳朵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

  問︰患者需要進行什麼檢查?

  答︰需要檢查外耳道,確保沒有被耳垢阻塞和發炎,之後檢查耳膜是否完整,中耳是否有積水﹔之後再做純音測試,診斷突發性失聰。

  問︰什麼年齡人士較常見患有此症?男士或女士較多?

  答︰50至60歲人士較多,男女比例均等。

  問︰小童或年輕人會有此情況發生嗎?

  答︰年輕人和長者亦都有機會發生。

  問︰有報道指,患有突發性失聰/耳聾不及時治療,有機會增失智風險,對嗎?

  答︰失智風險是指失聰導致病人認知能力受到影響,長久下去可能會令失智機會增加,但突發性失聰一般是影響單邊聽力,故對認知能力影響應該不大。

  問︰突發性失聰/耳聾會自行痊癒嗎?

  答︰大概一半的病人可以自行恢復部分聽力,甚至痊癒。

  問︰突發性失聰/耳聾治療方法是什麼?

  答︰患者在突發性失聰出現兩個星期內,要接受類固醇治療,可以選擇口服類固醇或者直接經耳膜注射入中耳空間。若果口服類固醇療程完結後效果不太顯著,亦可以進行挽救治療,直接經耳膜注射類固醇。外國亦有研究證明高壓氧可能有幫助,不過在香港可以找到接受高壓氧的地方不多。

  問:突發性失聰/耳聾會復發嗎?

  答︰有個別個案是會復發的,如美尼爾氏症﹔如果身體其他風險沒有改善,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等,未來再次發生突發性失聰的機會亦存在。

  問:突發性失聰/ 耳聾患者在生活上應注意什麼﹖

  答︰患者如果突然覺得單邊聽力下降,應該盡快尋找專科醫生檢查,作出診斷,以免錯過接受治療的時機。若果聽力不幸受損,應保護剩下的聽力,不要令到耳仔受到創傷和發炎,有需要時可以佩戴助聽器。

  問:如何預防?

  答︰未必有獨特的預防方法,主要保持心境開朗、健康生活、運動和休息,以保護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