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假聲」電騙

【大公報訊】除了被徹底洗腦式的電騙案,AI「假聲」亦會成為騙徒犯案的工具。近期YouTube頻道上載不少AI「假聲」的影片,翻唱多位歌星的名曲,聲調幾可亂真,可見現時要假扮誰人的聲音並沒有難度。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提醒,AI「假聲」的電騙案將會盛行,市民更需要提高警覺。方保僑表示,騙徒利用偷錄了某人的聲音,經AI解讀及分析後,可從聲音樣本模擬發聲,模仿聲調作為犯罪的工具,讀出騙徒行騙的內容。他又稱,如騙徒已掌握受害人親友的聲音,受害人更易受騙,「如騙徒曾致電受害人的親人傾談,講了一大段說話,被騙徒偷錄下來,AI便會分析相關語調及聲調,再利用相關『聲音』作出詐騙。」
模仿受害者兒子聲音騙財
方保僑又指市民遇不明來電務必小心,並需核實對方相關訊息的真偽,「很多時騙徒得知受害人對親人的安危十分着急,在心急的情況下,沒有即時核實。」他稱現時AI生成的聲音較「生硬」及「粗糙」,細心聆聽可以辨別,惟當受害人焦急,便較易誤墮陷阱。
事實上,AI「假聲」電騙案已發生。一名騙徒三月致電一對加拿大夫婦,利用AI模仿其兒子的聲音,及後成功騙取2.1萬加元(約12萬港元)。騙徒在電話上利用以AI合成其兒子的「聲線」致電該對夫婦表示,「兒子」駕車撞死一名美國外交官,現身處監獄,急需金錢支付律師費。數小時後騙徒又再佯稱是其兒子代表律師致電,聲稱開庭前需要2.1萬加元。
此外,去年十二月,台灣警方首次破獲一個結合AI語音機械人行騙的詐騙集團,拘捕2人。當中最少40名受害人報警,損失合共1億元新台幣(約2,527萬港元),其中一名六旬婦人被騙金額最高,達2,300萬元新台幣(約581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