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大廈變身要求高

◆九龍惠豐中心是香港的「醫生大廈」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九龍惠豐中心是香港的「醫生大廈」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本港醫療需求殷切,專科醫生大多進駐位置方便的商業區,而中西區、油尖旺等更是熱門地區,並出現不少「醫生大廈」,這類商廈一般有較穩定租金回報。不過醫務所一般對於樓面面積、承重量、通風以及位置都有較高要求,不是所有商廈都能做醫生大廈,所以其供應也相對有限。

  據非正式統計,全港共有約27幢「醫生大廈」,香港區有中建大廈、萬邦行、美國銀行中心、興瑋大廈、萬年大廈、卡佛大廈、皇后大道中9號、太子大廈、海富中心、京華中心、恒隆中心、東角中心等。

  而九龍區有嘉賓商業大廈、旺角中心一期、格蘭中心、海洋中心、美麗華大廈、彌敦道238號、彌敦道26號、亞太中心、雅蘭中心一期、惠豐中心、新寶廣場、恒成大廈、九龍行;新界區則有南豐中心與希爾頓中心。

  有見本港醫療面對龐大需求時,加上人口老化,不少人願意多花點金錢到私營醫療機構就醫,有大業主看準市場商機,紛紛改組旗下商廈租戶組合,冀打造新一代「醫生大廈」。

  有大業主打造醫生大廈失敗

  不過並非每個例子都會成功,其中由金利豐行政總裁朱李月華旗下持有的中環金利豐中心,在前年曾獲嘉仁專科醫療承租全幢商廈經營「專科醫院」,不但簽下十年長約,更成功招攬醫療界名人坐鎮「省靚招牌」,原本打算在市場大展拳腳,然而營運不足一年,去年突然停業。

  據悉,嘉仁由3名年輕的生意人創辦,全是行外人,但成功找來輩分極高、經驗豐富的醫療界名人坐鎮以及負責營運,更承租全幢商廈,不惜工本投資,雄心壯志打開市場,卻於短時間內結業收場。

  有知情人士指出,嘉仁開張時正好碰上最嚴峻的第五波疫情,每日確診人數創新高,非緊急醫療服務幾乎全面停頓,嘉仁亦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加入幫市民打防疫針行列,收入微薄。然而嘉仁單是租金,月使數百萬元,後勤運作人手亦開支龐大,加上沒有大型的醫療集團或財團作後盾,故抵受不住疫情衝擊而結業。

  由此可見,「醫生大廈」不能依靠單一大租戶「鎮場」,而是需要吸納一批醫生租戶進駐,在規模經濟下加上口耳相傳,才能成為「醫生大廈」。有市場人士預計,在商廈空置率邁向高峰的情況下,將有愈來愈多業主加入改組商廈的行列,但基於醫生行業的特殊性及口碑問題,能否出現更多「醫生大廈」也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