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人與事/番禺南沙「Chill遊」記\阿薯

一日刷朋友圈,偶見有人發了一張海報,主題是「港青灣區Chill住遊」。定睛一看,原來是本地社團組織的一個「廣州文創科技之旅」活動正招募參加者:周六、周日兩日一夜的行程,會造訪文創產業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位於廣州番禺、南沙的多個地點;報名活動僅需收取一定按金,並且參加者跟足行程參加所有活動後還能退回按金。「有這等好事?」我與朋友分享了海報,大家都展現出濃厚興趣。最終,我與一位朋友一齊報名參加,原本只當是參加一個「零團費」的灣區短途旅行團,體驗一把「公民科內地考察」活動,沒想到兩天遊下來大有得着,甚至有不少同行的港青表示「裨益良多」。
旅行開始於清晨八時許的福田口岸。參加者們各自從香港出發,在福田口岸會合上車,之後乘坐大巴前往第一站,位於番禺的一個營地,先進行兩個「破冰行動」:旱地冰壺比賽與劇本殺。
包括我在內,團友中幾乎所有人都第一次接觸旱地冰壺。源於冬奧會冰壺項目的旱地冰壺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頗具挑戰性的運動,在保證己方得分的同時要擊出對方的冰壺,時攻時守,需要個人技術與團隊戰術配合方能獲勝。一群「現學現賣」的人,為了隊伍榮譽,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儘管早晨彼此還是陌生人,但經歷了這個環節後大家成了「榮辱與共」的隊友。我所在的「滿江紅」戰隊在隊長精心排兵布陣下,成功獲得冠軍──雖然一共四支隊伍有三支最終得分相同並列第一。
中午在營地以簡單的炭火BBQ填飽肚子後,正式進入參觀考察環節,首站來到廣州番禺西坊大院文化創意產業園。據介紹,西坊大院前身為六十五年前番禺區地方國營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廠,其紅磚瓦房、蘇式歷史建築以及改革開放年代的工廠車間在城市改造中不但被保留下來,更在「修舊如舊」的活化理念下,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園,晉身番禺九大網紅打卡地之一。一走進這裏,身邊不少港青就發出「哇,好靚啊!」的感嘆,紛紛找打卡位拍照留念。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行程,則全在第二天。是日我們走訪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南沙明珠灣規劃展覽館和創享灣,算是「一日南沙創科之旅」。作為廣州市副中心、廣東自貿區,南沙之名如雷貫耳,然而我卻一直沒有機會實地走走看看。對我而言,這次報團最大的誘因,就是南沙。
南沙行果然沒讓我失望。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感受到科技感滿滿的「未來校園」:園區內四處可見無人車奔走,或配送物資,或接送乘客;基於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校園大腦」,讓全校智能設備「萬物互聯、萬物智慧化」,從而優化資源配置並降低能耗實現節能減碳;圖書館的個人閱讀空間均配備雙屏顯示器及白板,方便學生鑽研學業……無人機、3D打印機、機械狗、編程遙控設施等多到令人眼花繚亂──這已經不是我印象中傳統的大學校園。校方介紹,去年開始招生的港科大(廣州)目前只有約五百名碩士及博士在讀,今年擬開始招收本科生,主攻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智能製造方向。團友們對廣闊的校園、先進的硬件設施無不印象深刻,更有人感慨要是自己今年升學,一定報讀這裏。
至於中學「公民科考察」來到南沙必到的南沙明珠灣規劃展覽館,則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當地發展的方方面面,更全方位展示了「港式社區」等配套,引得不少港青駐足了解。於我而言,對這個展覽館印象最深的,要屬其介紹「海綿城市」的板塊。明珠灣的開發結合了很多生態環保概念,其中收集雨水循環再用的「海綿城市」系統,助力節約用水、善用水資源、促進生態保護。在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等建設理念指導下,南沙明珠灣處處可見綠地,令人心情舒暢。
從明珠灣前往下一站,我們一行人試坐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小馬智行。通過手機App下單,一輛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出租車很快出現在眼前。雖然技術上已實現無人駕駛,但出於安全考慮,載客無人車還是在司機座位配了安全員,然而在整個行駛過程中,安全員的手都未曾觸控方向盤,只見方向盤因應路況和車況一直自行旋轉控制車輛,讓車跟隨導航飛馳在路上。我和團友們一樣親身體驗到無人駕駛黑科技,着實感受到了內地科技發展的一日千里。
最後一站創享灣,顧名思義,與創業相關。這裏聚合了多個港澳青年創業平台,以港人熟悉的方式營運,幫助北上創業港青適應當地工作及生活環境。在南沙剛開始創業的港青Michelle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從香港來南沙的心路歷程及在當地享受到的各種優惠政策及補貼。而她所創立的公司,正正是聚焦幫助有意來南沙發展的港人,包括牽線搭橋、扶持落地等。儘管業務剛剛起步,也已經促成了近十位港青到南沙工作、生活。
「這次來到創享灣,發現南沙是很適合港人來創業或就業的地方。」有團友這樣說。交朋友、開眼界、親身體驗……短短兩天的番禺南沙行結合了上述元素,行程雖頗為緊湊,卻也讓人管窺了大灣區飛速發展的一隅,收穫頗豐,更拓寬了朋友圈。團友們都表示,倘若之後還有類似的大灣區「Chill遊」機會,一定還會參加──看,這不就抓住港青的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