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桃花淚灑胭脂巷(下)
《孤雁再還巢》是《胭脂巷口故人來》一劇裏,沈桐軒6年後回到胭脂巷口一段百感交集的唱段。
前輩說《孤雁再還巢》的曲詞編排完全能演繹出劇中人物的感情、處境及遭遇,尤其在曲首的浪裏白「月中丹桂讓人攀,天涯落魄嘆無顏,胭脂巷口重歸雁,飽嘗冷暖在人間」 及口白「唉,我?家返去胭脂巷口,我個個都唔想見咯,我想見一見蘭妹一面啫」,處理這兩段白最重要能夠表達出角色的豐富複雜的情感和遭遇。
在「乙反清歌」一段曲詞「唉,我劫後僅餘一雙流淚眼;沈郎腰瘦怕風攀。風風雨雨,度過了朝和晚;蘭因絮果,試問向誰談。有幾個牧童笑我人疏懶;偷將黃菊畀我當花簪。我好比剩後春蠶,任得人作繭」,必須要以「下包上」的唱法處理。「下包上」指每頓吸氣位後的曲詞連接着下一頓吸氣位前的曲詞完整唱出,是唱長句滾花經常使用的技巧,例如《李後主去國歸降》的:「何曾馬上嫺弓箭,獨擅填詞試管弦」兩頓曲詞「嫺弓箭」和「獨擅填詞」要連着唱。這樣唱法聽起來比較活,同時可避免把長句滾花唱成禾蟲滾花。唱者也可以因應個人的條件和唱法,增加吸氣位,最重要是行腔暢順。任劍輝以「下包上」處理一段清歌,唱得氣氛緊湊,有劇情,有劇力。對於「上包下」的唱法,也有粵曲導師認為需要根據曲詞的意思來使用,不一定句句連唱。我個人在唱至上句和下句結束的一頓時,不會運用「下包上」的方法處理,以清楚顯示句式。
還有,在士工慢板下句 「一宵恩愛盡拋殘」轉反線「陌頭柳色」,是專為這首曲創作的專腔。要留意在這個直轉的地方,沒有把節奏墜慢,唱者的處理十分出色,也是功力所在。反線「陌頭柳色」是一首廣東小曲,寫得十分高明,轉了調但不用轉腔,表露出十分自然流暢的感覺。
任劍輝的唱功清脆露字,容易入耳,尤擅梆子慢板、中板及七字清中板。她演唱《孤雁再還巢》十分流暢,以情帶腔,聽者聞歌下淚,是任劍輝的代表作之一。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