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教師:末屆DSE通識卷歷屆最易

◆ 李同學。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穴  攝
◆ 李同學。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穴 攝

◆ 劉同學。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 劉同學。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 考生到試場應試。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 考生到試場應試。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 DSE通識卷一和卷二。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 DSE通識卷一和卷二。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已開設12年,於昨日劃上句號,末屆通識卷約有4.48萬人報考,題目未有再牽涉泛政治化內容。有資深通識科老師指,今年通識卷整體為歷屆最易,尤其卷一必答題題型變化少,議題亦為膠袋徵費、長者事務等恒常議題,有利考生充分發揮。而卷二延伸回應題供選答的電子學習、食物外送平台等議題考生都有一定認識,難度與以往相若。有考生亦認同今年通識科試題偏簡單,題目貼近平日關注議題,有望取得5**佳績。

  最後一屆DSE通識科考試昨日舉行,卷一三題分別關於膠袋徵費和即棄塑膠,長者安老生活素質和友善環境,及藥物專利與全球公共衞生;卷二三選一的題目則分別圍繞兒童營養均衡與全球糧食安全,電子學習與教育公平,及食物外送平台與平台經濟(見表)。

  廠商會中學通識科主任馮凱玲認為,今年試題堪稱歷屆最易,所涉議題均屬恒常議題,加上題型少變化,能容易從資料中歸納重點。不過,她亦提到,個別試題始終仍會有失分位,例如問及香港處理塑膠問題應「徵費」或「禁止使用」時,考生應要掌握兩者背後分別代表「使用者自付」和「源頭減費」的理念,並列出比較兩者的成效和可行性等,能力較弱的考生或會只集中論述其中一邊而忽略比較,因而影響成績。

  考生:難度中等偏簡單 出得幾好

  該校另一通識科主任張素貞則指,卷二各題都未有用上刁鑽字眼,而普遍考生對相關議題都有一定認識,難度與以往相若,而三條題目中的第一部分發問都簡單直接,考生容易處理,第二部分則牽涉比較、立場論述、合理闡釋等,可望將不同水平考生分高下。

  考生李同學表示,考完昨日最後一科核心科可鬆一口氣。她認為今年試題難度中等偏簡單,自己平日都有關心相關議題,認為出得幾好。她又提到,在卷二選答了電子學習的一題,因疫情三年來親身經歷相關轉變和發展,因此有更多經驗、體會和例子可供作答,覺得最有信心和把握,有機會取5**佳績。

  另一考生劉同學也認同今年試題較簡單,所涉議題都很熟悉甚至有親身經歷,例如電子學習和網課的一題,與平日操練時一些不甚理解的議題不同,因此也相當有把握和信心,並不擔心會失手而要於明年改考公民科。

  通識科考試題目

  卷一:資料回應題(必答)

  1. 關於膠袋徵費和即棄塑膠處理的看法。要求考生描述及解釋政府在調整膠袋收費水平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及解釋以「徵費」或「禁止使用」去處理香港的即棄塑膠問題何者較為合適。

  2. 關於長者安老、生活素質和長者友善環境。要求考生指出資料中部分人士對長者的偏見,及如何提升長者生活素質,同時要解釋香港不同持份者可如何參與建設長者友善環境。

  3. 關於藥物專利與全球公共衞生。要求考生根據資料,描述專利藥與仿製藥的價格差異提出解釋,及提出並解釋支持及反對「藥物專利能改善全球的公共衞生」的論據。

  卷二:延伸回應題(選答1題)

  1. 關於兒童營養均衡與全球糧食安全。要求考生回答讓香港兒童營養均衡可能面對的困難,及論證是否同意「現時全球糧食安全的主要挑戰是與經濟相關的」。

  2. 關於電子學習與教育公平。要求考生解釋面授課轉網課如何影響青少年個人發展,及論證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在現今世界,電子學習能夠促進教育公平」。

  3. 關於食物外送平台與平台經濟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要求考生解釋愈來愈多人投身「食物外送」行業的原因,及並論證是否同意「平台經濟對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資料來源:考評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