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3/考生:「死亡之卷」中文科較英數容易
【大公報訊】記者蘇薇報道:中學文憑試(DSE)的中國語文科昨日開考,以往被稱為「死亡之卷」的中文科今次反有考生表示「易過英文科同數學科」。甲部考《論仁、論考、論君子》、《廉頗與藺相如傳》、《勸學》、《月下獨酌》等,乙部課外篇章有三篇,首兩篇分別選用兩篇台灣作家文章,文言文則引自清代學者紀昀。廠商會中學中文科主任簡慧貞與何嘉泳分析試卷時指出,部分篇章內容較深,有篇章更涉及生死話題;但題目設問較以往直接,相信考生不難作答。
教師:涉生死問題 考生難領悟
本年的說話卷繼續取消,閱讀及寫作卷分別佔全科總分32%。甲部指定閱讀篇章共有8題,簡慧貞直言,過往未曾考核過的篇章有《廉頗藺相如傳》及《月下獨酌》,相信不少學校老師均會「貼題」,而《論仁、論考、論君子》屬常考的篇章,題目設問方式亦直接淺白,考生只要認真溫習相關詩篇,相信不難作答。
至於乙部的三篇課外篇章閱讀,其中陳列的《我們去唱歌》描寫一條沒落的村莊及村民面對生活的態度,簡媜的《一竿冷》則以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詩為引子,透過山水抒發對人生的看法;文言篇章則摘錄自清朝作家紀昀的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記述問官和御史之間的對話,帶出官員切忌幸災樂禍的寓意。
簡慧貞指出,第二篇文章取材較難,考生人生閱歷尚淺,提及「生與死」未必能深刻領悟。第18題及19題要求較高,考生需代入在文中尋找提示,並仔細分析整文的主旨,歸納、延伸說明作者對「生與死」的看法及其行文的「巧妙之處」。
至於文言文篇章,何嘉泳老師認為難度屬中等,類似題型在日常做題中均有涉及。其中最難的是第25題,需以孔子理據說明與篇章「相通之處」,若同學該方面知識不足,答案或不合題意。
卷二作文設有三題,分別是百感交集的聚餐、生活中不少被忽略的美好及論述「模仿是否缺乏個性」。簡老師提示考生,題一應留意關鍵詞「百感交集」,不能僅描述單一感受,而題二則需注意「不少」,行文時最好描寫多項事物,並應將重點放在「被忽略的」上,兩個話題較生活化,因此對文筆要求較高。至於題三,何老師指考生可留意提示,善用身邊例子,如當紅偶像、藝術等。
在廠商會中學應考的梁同學認為,閱讀甲一增加了選擇題,難度降低;而課外第二篇章立意較深,理解有些困難。另一位劉同學則直言今年中文科相比英文和數學容易。
考評局表示,昨日共約有44900名考生報考,有121名確診冠狀病毒病的考生於考評局「指定試場」應考文憑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