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200人遭欠薪逾千萬 外送員促規管外送平台

◆香港服務業總工會及外送員代表共五人昨早在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立法規管外賣平台,保障外送員權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香港服務業總工會及外送員代表共五人昨早在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立法規管外賣平台,保障外送員權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3年的疫情使市民出現新的生活習慣,網購、外賣等的速遞服務需求飆升,由此催生一批投身於外送平台的自由工作者,即「車手」、「步兵」,惟零散化的就業模式被界定為「自僱人士」,一直得不到勞工法例的保障,甚至因工受傷或意外身亡亦得不到補償。有工會及外送員代表昨日到政府總部請願,工會指迄今累計200名外送員被欠薪,涉款共逾1,000萬元。有外送員指平台經常拖欠人工及單價無故被下調,要求政府立法規管外賣平台,包括讓平台提高調整單價的透明度,以及把外送員納入勞工保障法例中。

  未獲勞工保障 不斷被削單價

  香港服務業總工會及外送員代表昨早在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立法規管外賣平台,保障外送員權益。總工會指出,外送行業急速興起的同時,就業模式被界定為「自僱人士」,未能得到勞工法例的保障,例如底薪、最低工資等基本保障全無,甚至因工受傷也得不到任何補償,更有部分僱主為了減少開支,利用現行的法例漏洞,剋扣和剝削他們的勞工權益,產生諸多勞資糾紛。然而,政府對此「假自僱」現象未有着力堵塞漏洞,使外送平台持續剝削勞工權益。

  入行7年的黎先生表示,社會復常之後,由於市民可重新外出用餐,故外送訂單量大幅下降,收入已不如之前的情況下,外賣平台更經常在無通知的情況下將單價下調,亦沒有作出解釋,「之前五六十元一張單,現在低於33元一張單,價格沒有浮動,只有下降!」對於職安問題,他更是不滿,「以前這行業生態還是比較健康的,因為那時街上沒那麼多電單車車手,現在多了很多,所以出意外的幾率也高了不少,但我們車手出交通意外,平台是沒有補助的。」他形容從事該行是「搵命搏」。

  另一名外送員宓先生表示,行內有不少黑工,使外界對外送員印象較差,「留下壞印象的是外來的一群黑工導致的,那群黑工很多都沒有正式駕駛執照,他們也不在乎,因為搵夠錢就離港。」

  服務業總工會自由工作者分會主席王師樂表示,近年累計有200名外送員被欠薪,涉款共逾1,000萬元,但由於無法確立與外賣平台的僱傭關係,只可經勞資審裁處索償,促請勞工及福利局正視問題。

  她又指,香港周邊的國家或地區對該行業的勞工都有基本的保障,例如內地在早前的兩會上,已經提出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的措施,內地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是一份有尊嚴、有權益保障的職業,而香港對散工從業員的保障極低。

  工會建議,政府立法規管外送平台的營運方式,設立發牌制度監管平台公司,並設立自由工作者登記制度,要求平台聘請有登記的外送員,打擊黑工及治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