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從詩經時代吃到今天


  ◆ 趙素仲

  古人飲食智慧的啟示

  六 四時食制

  ——曹操(魏晉)

  曹操 四時食制

  䲛,一名黃魚,

  大數百斤,

  骨軟可食,

  出江陽,犍為。

  戊戌夏

  素仲配畫

  除了軍事、政治、文學的傑出成就外,曹操對飲食養生也有研究。《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註引《傳子》說:「太祖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文選·海賦》註引有魏武《四時食制》一書,證明《四時食制》為曹操所作無疑,惜此書已亡佚,現所選散句曾編入《曹操集》。今且從散句中看看曹操時期的食材。《四時食制》中出現十多種海產,其中有些今天已經絕跡或不被人們熟悉了。如「海牛魚」、「望魚」、「蕃逾魚」、「蒱魚」、「疏齒魚」、「鱣魚」等。但其中有四種還為今天我們所熟識。

  「䲛,一名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江陽,犍為。」䲛,今天叫作長江䲛,最大者可達200公斤,頭骨富膠質、脂肪。江陽,犍為是漢代郡名,在今之四川。「東海有大魚如山,謂之鯨鯢。」這種大魚就是今之鯨魚,雄曰鯨,雌曰鯢。「蕭拆魚」,即今日的鮑魚。「斑魚」,即今日的石首魚、黃花魚。

  曹操時期如何烹調以上食材,不得而知。但提到黃花魚我是很有感受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我在藥材行業工作,有一種中藥叫「黃花魚頭石」。那時候,街市有許多黃花魚,每次烹調,我都會從黃花魚的頭部找出兩粒魚頭石。魚腹中的魚鰾也很肥厚。黃花魚當年並不昂貴,烹調也簡單,可做潮州人愛吃的凍魚,也可用蒜茸、油鹽清蒸,講究的可蒸熟後拆肉,配以蛋白做成名菜「賽螃蟹」。可嘆如今的黃花魚大多是養殖,頭部沒有魚頭石,肉質不鮮嫩,與野生的黃花魚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