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人手荒 業界促輸入外勞

◆航運、商界立法會議員聯同航運界代表呼籲政府輸入外勞。
◆航運、商界立法會議員聯同航運界代表呼籲政府輸入外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對內地及國際恢復全面通關,但海運行業因勞動力短缺、從業人員高齡化、年輕人不願入行等原因,影響人流及物流,長遠或增加海上安全的風險。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商界議員嚴剛昨日聯同航運各界代表舉行記者會,指香港航運水手、碼頭裝卸、船舶維修、海港清理等各環節的人手短缺問題嚴重,個別職位空缺率高達近三成水平,要求特區政府修訂勞工政策、輸入外勞,以解燃眉之急。

  香港油麻地小輪副總經理張國偉表示,一直努力透過不同途徑進行招聘,包括到不同中學推廣,參與不同的招聘活動,以及向少數族裔招手,但一直難以招募足夠人手,「目前超過65歲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已佔公司總員工29%,公司的職位空缺率更高達26%。」

  他直言,倘若沒有新的勞動力補充,4年後公司半數員工將超過65歲,5年後將再增加20%的職位空缺,屆時香港小輪難以維持現有服務。他強調外勞並非洪水猛獸,以新加坡和杜拜為例,同樣透過輸入外勞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為確保香港海作業能夠暢順運作及船舶的安全,當務之急是確保市場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在不影響本地工人的機遇下,應適度輸入外勞。

  水手空缺持續 數年將現斷層

  新渡輪董事劉用章表示,招聘水手最為困難,目前船上水手及碼頭水手的空缺率分別為10%及16%。由於大部分船長是由水手做起,慢慢累積海上工時逐步考牌晉升,若水手空缺持續,往後數年將出現斷層的現象。

  他說,該公司已透過不同途徑進行招聘,甚至在必須嚴控營運成本情況下,仍盡力改善員工的薪酬福利,但入行人數仍寥寥可數,「現時公司的船長及輪機長亦逐漸步入退休之齡,若無法聘請足夠人手加以培訓填補空缺,對往後提供穩定的渡輪服務帶來不利影響。」

  昂船洲船塢船舶維修商工會營運總監陳智剛表示,香港往來商船頻繁,對工程船隻、運輸船隻等需求增加,同時也極需要有足夠的技術人手維持上述船隻維修保養服務,惟過往政府鮮有鼓勵年輕人投身船舶維修業,隨人口老化,部分機構每年至少有5%至10%員工達65歲,更有員工70歲仍然在職,青黃不接問題嚴重,促請特區政府訂立政策改善現況,培訓青年加入船舶維修業。

  易志明表示,香港海上作業一直面對人手短缺及青黃不接的問題,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勞動人口持續減少,加劇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為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業界於多年前成功將海事專業資歷納入資歷架構,政府亦設「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以吸引新血入行,但仍未能滿足業界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船舶維修、輪機手及船長等長期人手不足。

  業界平均年齡逾60歲

  他說,業界為挽留人才及吸引新血入行,雖然積極改善薪酬待遇,但仍無法解決問題,「現時業界平均年齡超過60歲,如持續沒有足夠的新血入行,未來幾年,當員工陸續退休時,海上運作必然受嚴重影響。」

  嚴剛強調,香港是傳統的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及海運物流相關行業多年來普遍面臨人手短缺的挑戰,碼頭的裝卸工人、維修工人及港口機械類司機等工種老齡化問題嚴重,加上本地年輕人已很少願意從事強體力、擔風險、三班倒的工作,故希望特區政府有系統地評估行業人手,及時修訂相關勞工引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