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煙雨/紫金庵聽經\白頭翁

  江南的春雨下得纏綿細潤,掀開雨簾走進去,古紫金庵背依洞庭山,面臨太湖水。不走到庵前,你不會發現那古樹繁枝中竟隱匿着一座始建於梁陳時期的古庵。

  古紫金庵雖小,建得卻格外精心講究,江南的品味,蘇州的格調,佛門的規矩,出家人的心偈盡在其中。金黃色的圍牆,皂青色的牆頭瓦,門頭上一邊一個白線描形的螭吻,靜而守責地觀望遠方。碎石甬道曲曲彎彎,彷彿在昭示來者,佛門易進,修行不易。

  古紫金庵正殿門前的庭院不過一畝多大,左右兩棵老樹,竟是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金桂樹。老樹虬枝,撐着多半個院子,兩樹之間有一立於石台之上的三足鐵香爐,雨打洗刷得像剛剛漆了一層油光光的黑漆。

  寺院極靜,三世佛端坐在蓮花座上,古樸典雅,肅靜莊嚴,細看那雕塑手法圓潤自然,清楚流暢,讓人稱道的是無論你在殿堂的哪裏,只要你虔誠地合十敬佛,彷彿能發現佛祖正慈祥專注地看着你。再看站立在大殿的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果然精彩,果然逼真,果然繪聲繪色,果然傳神動人。相傳是南宋大師雷潮夫婦的大作,距今已然八百多年矣,古紫金庵一絕。人言「天下羅漢兩堂半」,此處羅漢佔一堂,不簡單。最生動的是羅漢衣着,佩飾,彩絡,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雖是泥塑,卻飄飄揚揚,輕輕逸逸,似綢似緞,確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風格作派。出正殿,有淨因堂,堂外有兩棵古黃楊樹,亦罕見稀奇,皆有一千五千年的樹齡,仍在雨中傲然,生機勃勃,粗不過罐口,樹幹皆是綠茸,「千年黃楊碗口粗」正是。又說「鳥中之王是鳳凰,木中之王是黃楊」。我過去沒看過千年黃楊樹,竟站在雨中細細看起來。

  淨因堂左側,有一壁畫,站立其前,如聽師說。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我靜靜地立在壁畫前,一遍一遍默誦,一遍一遍體驗,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我不知道寒山是哪位高僧,拾得又是哪位高人?堂中無人,堂外亦無人,無人可問,也不必問。那雨漸漸大了,落水有聲,雨聲似偈聲,望堂外那兩棵一千五百歲的黃楊木彷彿還在聆聽,它們該聽過多少遍?卻還在那麼認真仔細一絲不苟地聽。我站在壁畫前,不知為什麼,突然閉上眼雙手合十,心中的誦聲伴隨着雨中的誦聲,一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