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設防】唯有光輝照古今——賞析張藝謀的《滿江紅》

  金人給當朝宰相秦檜送來一封密信,而信使在府中被殺,密信不翼而飛。故事開始了,每一位涉及到的人都是命懸一線。古老的長廊,腳步聲像催命鬼走向每個人,緊張的心都跳上了喉嚨。

  那位背千古罵名的人物——秦檜出場的時候,他的形象,一言一行,相信編劇和演員都花了不少心思。看似斯文柔弱的人,在權與慾的衝突中是如此歹毒與決絕。與英雄岳飛滿懷抱負及一腔熱血的忠心形象有了強烈的反差。這是岳飛蒙冤死去的4年後的情境。忠良不在了,奸人存在的意義就是讓英雄以另一種形式高高在上地活着。雖然導演在影片的前半部沒有讓岳飛直接入戲。而這種「不出現」卻大大加強了存在的力量。這又是「不在而在,在而不在」的道理。為後面的大結局營造了足夠的氛圍與氣勢。

  這是由歷史故事改編的影片,國人大部分都了解故事的原型。那麼導演如何讓一群人來講述這份飽含血淚與冤屈的故事?而不會出現審美疲勞?在演員的選擇上,這次的組合從大眾的認知與接納度來說,略顯得突兀與意外。

  錯綜複雜裏,我們從沈騰這個主角尋找戲的脈絡。他是一位喜劇演員(飾演岳家兵張大)在沉重的故事裏他怎樣完成他的角色與使命。張大膽小卻睿智,怕死,也敢死。是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中年漢。宰相身邊的副統領孫均(易烊千璽飾演)是他的外甥,在行動中,多處矛盾與情緒,有時也默契地演雙簧。面對殘酷的刑逼,張大常以親人作為人性情感的提醒。他經常對孫均說:「我是你三舅」,「你媽媽」,「我姐姐」,「你小時候如何地」……這類對白是那麼熟悉而又老土的套路,可是回頭看,一個人的生命最根本的不就是由這些血緣與身份組成嗎?即使有時候立場可能不一致,身份可能有高低,但只要你還心存良善,有些事情還可以手下留情,暗處相助。這正是張藝謀作品裏一直彰顯的初心本分。他們幾乎沒有高大上的對白。在情節轉換中,透露彼此都是同一個目標:殺秦檜。

  秦檜得知他們是同夥之後,把孫均和張大關在同一個牢房,兩人都表露了忠義與志氣。孫均年輕高大,一身威武,他是壓場的角色,冷峻的外形顯得不近人情,然而當他用刀刮去張大背後的「精忠報國」4個字的時候,他並沒有真正下手。只是做了樣子給旁人看,說明善良與人格並未因事態險峻而喪失。

  舞姬瑤琴,是張大的戀人。在險境下,兩人不好相認,但從一個細節裏可以傳達愛意。張大的同僚劉喜在行動中捨身就義,之前把9歲大的女兒桃丫頭託付給了張大。張大對她如父般疼愛。小女孩把手上一粒紅色的櫻桃給了張大,張大不捨得吃,他留給了他心愛的戀人。當他從身上的布帶裏取出紅彤彤的櫻桃,對她說:「你說過要我陪你去看櫻桃林,現在我把一粒櫻桃給你。」瑤琴大為感動。在宏大的主題中愛情戲仍以重墨表達。以一粒櫻桃代表一片林子,以一粒櫻桃代表對美好前程的渴望。瑤琴身份卑微,卻心懷大義。凸顯了中國各個朝代女性的剛烈與高貴。

  個人認為,太搞笑的部分,與蒙難的英雄主題交接,多少有些違和。比如沈騰和岳雲鵬依然要做很多本色的幽默狀。甚至在影院看此片的時候聽到有些人不停地發出笑聲,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認為最好不要拿這種題材來營造笑點,你要尊重大部分人對善惡美醜的定義與民族榮辱觀。這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底線。

  眾志成城,高潮在最後。孫均把刀架在傀儡秦檜脖子上,逼他把岳飛在獄中寫下的內容說出來。於是《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洋洋灑灑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這是影片的終極目的。但驚喜的是導演最後留一筆,不把結局寫死。讓秦檜有了真假身。假秦檜死後,真的秦檜說了︰「他扮演我做了那麼多的惡事,連我都被蒙在鼓裏。」最後一句是「這詩確好」。「這詩確好」,我認為張藝謀把秦檜拍活了,並在他身上增加了些許詩心文氣,使惡人身上也留下一些人性的本有光芒。◆何佳霖

  作者 何佳霖,詩人作家。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女作家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