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衣物製環保袋 學生:重拾人生方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全球每年有9,200萬噸紡織物被廢棄,不過,當中只有12%的成衣物料被回收再造。職業訓練局(VTC)青年學院與救世軍合作推展閒置布料升級再造(Upcycling)循環再用計劃。超過60名青年學院職專文憑(時裝)學生利用救世軍從收集得來的全新閒置衣物,將之設計及縫製成時尚環保袋。在推動環保、服務社區的同時,同學透過計劃探索鎖定個人興趣,重拾自信及人生發展方向。
救世軍夥青年學院推計劃
救世軍一直在社區收集全新或二手衣物贈予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或義賣,但部分衣物因為尺碼太大或太小等,無法再尋出路。因此,救世軍與青年學院合作把衣物升級再造。
在青年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把閒置衣服製作成獨一無二的牛仔布袋。首階段,同學利用兩個月時間,從零開始,設計並縫製出15個時尚牛仔布袋。
負責帶領計劃的卓越培訓發展中心(時裝紡織業)中心主管黃燕芳說:「我們一直希望當中的可持續時裝設計學習單元,推動將閒置物料升級再造。這次與救世軍的合作,成就更好的契機,透過他們捐贈的閒置衣物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同時協助有經濟負擔的同學得到課堂需要的布料,實踐所學。」
參與計劃的學生主要來自青年學院職專文憑(時裝)一年級課程。其中,學生梁桐甄說:「作品更可以推出市場作慈善用途,不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又可以協助有需要人士,所有的經歷都變得別具意義。」她希望日後可以利用一技之長,升級再造更多設計時尚、實用兼備的服飾,幫助有需要的人。
另一名學生張明惠說:「剛開始設計布袋時,因為知識和經驗不足,面對不同特質及款式的回收布料完全無從入手。經過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令我逐步找到設計方向和要訣,例如加入紡織工藝等,展示個人特色。在過程中,我發現不少樂趣,愈做愈投入。現在作品成功面世,除了有成就感外,亦加強了我未來在時裝設計發展的信心。」
同學心聲:我哋都唔係冇用啫
卓越培訓發展中心(時裝紡織業)教導員區慧敏及HKDI時裝設計高級文憑畢業生蔡鴻成分享道:「同學由最初對時裝設計不感興趣,到一步步掌握基本時裝設計技巧,再到自願『加班』,積極利用課餘時間改善設計,長時間在衣車前埋頭苦幹。作為老師,見證同學態度的轉變,變得對學習充滿熱忱,這些才是最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
區慧敏補充,「青年學院於3月初舉辦開放日,我希望向公眾展示環保袋,所以特別準備展品架。突然有同學說『其實我哋啲設計都幾靚』、『我哋都唔係冇用啫』,令我十分感動。活動不但能夠推動環保,又可以發展同學的興趣,協助他們學懂欣賞自己,建立自信。這一切都說明年輕人各有專長,即使傳統學術成績未如理想,但他們只要找到興趣所在,就能夠有所發揮,貢獻社會。」
擬辦工作坊教長者 推跨代共融
計劃首階段的15個環保袋正於剛剛揭幕、位於紅磡的救世軍家品店櫥窗展示,讓巿民認識年輕人的設計心思及手藝,並計劃作慈善義賣,相關收益會用於救世軍社區服務。雙方又計劃未來拓展計劃,設計不再局限於牛仔布袋,又計劃舉辦工作坊,由年輕學生教導長者將布料升級再造,推動跨代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