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入門 ❹/拆解「頭肩頂」形態 預見後市走向

  圖:交易員相信,「頭肩頂」或「頭肩底」形態具備兩大預測後市效能。
  圖:交易員相信,「頭肩頂」或「頭肩底」形態具備兩大預測後市效能。

  許多交易員相信股票市場存在一種秩序,一種「對稱」走勢,而「頭肩頂」、「頭肩底」便是屬於對稱走勢,也是較常在市場出現的形態。當指數/個股走勢出現左肩、頭部,繼後有機會出現對稱的右肩。交易員發現,「頭肩頂」或「頭肩底」形態具備兩大預測後市效能,首先是判斷後市最有可能的表現;第二是後市最有可能的升跌幅度。本周將拆解這兩個圖表形態的重要性。\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美國經濟學者Burton Malkiel的《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被譽為投資界經典著作。Malkiel認為,股票價格走勢屬於隨機,所以試圖利用技術分析預測股價走勢是沒有意義的。不過,交易員卻抱另一觀點:股價走勢是賣方與買方的博弈,只要仔細留意雙方的博弈情況,或許就能知道未來有可能的走勢。「頭肩頂」或「頭肩底」正正揭示買賣雙方的博弈情況,並且巧合地導致股價出現對稱走勢。

  須掌握「頭」及「頸線」

  【圖一】為「頭肩頂」形態。「頭肩頂」顯示大市/個股向上動力已屆強弩之末,後市最有可能走勢是向下調整,而最有可能的跌幅是「頭」部與「頸線」的點數差距。因此,大家必須掌握什麼是「頭」及「頸線」。「頭肩頂」見到有三個尖頂,中間的尖頂最高,被稱為「頭」部;其左側為「左肩」,其右側為「右肩」。「頭」部兩側呈兩個「V」字,而兩側「V」字底部若畫出一條橫線,就稱為「頸線」。

  【圖二】為「頭肩頂」實例。【圖二】是恒指於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的走勢圖。恒指在2022年10月底觸底回升,呈現一浪高於一浪走勢;指數今年1月27日升至22700點①,其後回調。原本以為指數調整過後,再展開一波升浪,可惜事與願違,因市場購買力不足,所以在3月上旬反彈至21005點③止步,其後再次掉頭向下低走,更跌穿「頸線」,「頭肩頂」形態就此浮現出來。

  ①被視為「頭」,③被視為「右肩」。2022年12月9日的19926點②則被視為「左肩」。「頭肩頂」對後市有兩個啟示,首先是指數往後最大可能下跌。第二,若想知道指數最大可能的回調幅度,就必須畫出一線「頸線」。

  從「頭」部兩側「V」字底部,連接成一條線,便是「頸線」。然後,由1月27日的浪頂①畫一線垂直線至「頸線」,兩條線的交匯處④。量度①至④距離,這裏量度距離約3306點。①至④距離的兩倍(約6612點),就是恒指最有可能調整至16088點(22700點減6612點)。

  「右肩」企穩代表形態完結

  不過,由於各人畫出的「頸線」難免有差別,並影響到量度「頸線」與「頭部」的距離,導致最大可能的調整幅度相差三數百點。此外,恒指今輪跌浪調度未必一定超過6000點,尤其是當「頭肩頂」形態被破壞。如何知悉這個形態被破壞?華盛證券證券分析師聶振邦指出,若恒指升穿「右肩」,並且能夠繼續企穩,代表「頭肩頂」形態的完結。

  總結:投資市場經常出現技術陷阱,使到利用圖表分析市場變化的股民蒙受損失。無論如何,一旦大市出現「頭肩頂」形態,不管最終調整幅度有多深,投資者入市時切忌過於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