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睹螳雀搏鬥觸發靈感 周亞南創螳螂拳
東江周家螳螂拳又名南螳螂,源於福建少林寺,始祖周亞南,廣東興寧客籍人士,因緣際會下跟隨少林高僧禪隱大師同往少林寺生活,在寺內任炊事一職。某日周亞南上山斬柴時,見一隻相思雀與螳螂在樹上搏鬥,最後相思雀不敵受傷墮地,因而觸發靈感,捕捉螳螂回家用草挑弄,觀其格鬥方法,仿照螳螂身形馬步,悟出沉肩墮肘的懸吊索三箭拳、吞胸拔背的筲箕背鐵尺腰,繼而把螳螂攻防技擊之形態融入其所學的福建南少林拳而創出螳螂拳,及後又得禪隱大師悉心指導,成為一代拳術宗師,人們把他創出來的拳術稱為「周家螳螂拳」。
周家螳螂的拳法簡單清晰,入門拳三步箭、筲箕背、鐵尺腰、蛙仔膝,馬步不丁不八。透過套路中每一個動作:一箭、一放、一收、一搻,胸口陷、兩肩吐、尾骨向前推,氣壓丹田,胸骨要疊,腳部五趾抓地,然後再箭步,如此類推,三上三落。
香港高峰期逾8000弟子
周亞南先傳徒黃福高,黃再傳惠陽觀音閣香園圍人劉瑞(劉水)。初期這們功夫只傳客籍人士,以及傳男不傳女。清朝末年,劉水南下香港才把此門功夫廣為外傳。高峰期在香港有逾8000名周家螳螂弟子,較為知名弟子有:楊壽、謝松、朱渣五、胡源、葉喜頭五虎,以及朱冠華、林華、譚華、葉瑞、譚照、孫興尾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