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德育說國教】家貧輟學又傷殘 伯樂成就華羅庚

◆ 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資料圖片
◆ 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資料圖片

  要做好品德教育,老師亦可以多嘗試向學生講故事,藉不同傑出人物的人生經歷,讓學生認識及反思正面的價值觀,華羅庚便是一個例子。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曾為新中國數學發展及應用作出重大貢獻,以他命名的「華羅庚數學獎」,更是中國數學界最高榮譽獎項之一。只有初中文憑,腳有殘疾的他, 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他的勵志故事對師生來說,是相當好的德育教材。

  華羅庚1910年生於江蘇金壇一個貧寒家庭,父母都沒有多少文化。他小時候學習不怎麼好,包括數學在內的幾科成績都不合格。直到中二,班主任王維克發現華羅庚塗改得一塌糊塗的作業上,竟然每一道題都寫了幾種不同解題方法(即是數學老師所說的一題多解),發現老師可用此法提升學生多角度思考,從而可進一步分析不同解法的優點,因此王維克亦為他給予特別指導。

  正所謂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王維克是華羅庚研究數學的第一位伯樂,他是近代中國的教育家及翻譯家,亦曾留學法國跟隨居里夫人做研究,深知科學與教育的重要性,這段經歷也讓華羅庚對數學的興趣愈來愈濃。

  要發掘學生的潛力,需要教師用心觀察及了解,筆者當年曾發起第一屆創意數學比賽,亦曾見到很多表面上不專心、帶點呆呆的學生,細看之下才發現他們極有數學天分,這亦發展成後來教育界每見重視的資優生培育。

  說回華羅庚的情況,初中畢業後他因家貧輟學,在家鄉幫助父親打點賴以為生的小雜貨店。他運用一切可用時間來鑽研數學(如從王維克處借來書籍,不停專心思考問題),19歲那年,成家立室的華羅庚染上傷寒病。他雖然康復,但左腿因此終生傷殘,仍憑着對數學的熱情,自學高中至大學低年級所有數學課程。1930年春,華羅庚在期刊發表文章,引起數學界轟動。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是他第二位伯樂,邀請他到清華大學,安排他在數學系圖書館任助理員,一邊工作,一邊研究數學。

  當然華羅庚的故事還有很多,而上述他年輕時的經歷,便對應了「勤勞」和「堅毅」的教育價值觀。以下列出一些他的名言,教師可用以引導學生,讓他們啟發學習。

  華羅庚名言:

  1. 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2. 科學成就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唯有長期積累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3. 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要想順手摘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

  4.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就。

  ◆ 杜家慶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主席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理事由來自中、小學及幼稚園具豐富推廣德育國民教育經驗的教師組成,顧問團由專業人士及學者擔任。協會藉此專欄與市民分享經驗,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