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英文】同義詞有不同義 「看」也分細緻程度

有些中文字相似得令我們眼花繚亂,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笑話︰有朋友去買個簡單午餐,同時洗衣,結果汽水買了雲碧,不是雪碧;再看清楚一點,即食麵是康帥傅,不是康師傅;洗衣粉原本想買的是白猫,結果買了日貓。其實常用英文也有這些令人混淆的情況,我們總要想些方法去記住。
仇恨的英文是hated還是hatred?答案是兩者均是。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名詞。可能是因為我們區別由動詞變化而成的名詞時,需要一個remark(標記),因此名詞多了一個r吧。另一對相似字是public和pubic也很相似。Public是公共的,pubic則是人體部分。事關大家,當然是大件事,所以字中加了large的l,而pubic是個人事,就沒那麼大了。
租一個地方,會涉及業主(landlord)和租客(tenant),兩者簽訂的叫租約(tenancy agreement),簡稱lease(s)。Lease除了可用在物業,也應用於機器和車輛等機器租約。在非物業的租約,中文會叫租賃,看來不會令人混亂,但以下一對字便令人苦惱。業主或機器的擁有人叫lessor,而付月費的使用者叫lessee。Lessor的後一個音似是「sir」,地位上也像我們稱男老師為某某sir,因為房子或機器,他有話事權。而租客仔,唯有事事聽從,I see、I see地回答,當然就是lese + see的lessee。
有些字並不相似,但因為初學時腦海把它們連在一起,有些朋友也會亂成一團,看看這句有沒有幫助。Love is a game of give and take。這是一句歌詞,當中是有含意的。對求愛又或是找朋友有困難的人,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希望有人對你好,便要對應有法,這是一個有付出(give)才能有所得(take)的過程。
中文有句俚語,叫「左耳入右耳出」。意思是沒有把聽進耳的話放在心上。Hear的中文是聽,listen也是聽,你的即時回應也許是三個英文字:OMG。有很多電影或劇集,上司罵下屬聽完指示卻沒有去執行,或是做得不上心,就會出現這一句︰Hearing is not listening。單是聽入耳(hear)是不夠的,要聆聽(listen)並上心,才是我想要的回應。
說完聽,就到看,looking is not seeing,看了不是算了,要明白內裏含義,記在心,這才有用。美國的電影頒獎典禮剛過去,最佳影片獎用了best Picture,電影是movie和film,也叫the Pictures,但比較少用,因是舊叫法。看電視和電影,我們用watch,但入場券賣得很貴的名勝和展覽館就會seeing is believing,不單是看看,入了場你才能親身體會這個奇觀。
字用對了,也可因大家的理解不同而出現落差。如果要求人細緻看,就要用scrutinize,如果是叫人幫手scan一下,聽的人就只會看看頁數有沒有錯、碳粉會否太淡之類的問題,不會看內文有沒有錯字,更不用說內文論據是否合理,就如一部人肉scanner。若中英混雜地要求幫我go through一次,拿了文件的人可能會大叫一聲來回應。又是你叫我幫你「高呼」一次的。
◆ 康源(專業英語導師)隔星期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