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業倡集中處理棄置口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不少市民家中都囤積大量口罩,撤銷口罩令後,使用需求或會大減,而口罩本身亦有保質期,這些多餘的口罩要如何處理是好?有回收業界代表建議,特區政府設立乾淨口罩回收點,供市民捐贈未使用過的口罩予有需要人士;至於使用過的口罩,外國已有回收再用的先例,政府可將口罩列為醫療廢料,集中回收處理,並與業界探討循環再造事宜。
香港資源再生總會主席陳錫琨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初步估算,疫情期間全港市民共棄置約70億個口罩,這些口罩大多當作一般家庭垃圾棄置堆填區。他指出,由於疫情爆發突然,而且前期社區尚未形成群體免疫力,政府和業界對於回收每日用量巨大的口罩均未有準備,僅有少部分醫療機構棄置的口罩,按原有程序作為醫療廢料進行回收,相信取消口罩令後,口罩用量會大減,集中處理的難度亦會下降。
列醫療廢料 可循環再造
陳錫琨建議,政府可推行將所有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列入醫療廢料,進行集中回收處理,並與業界商議後續處理方案。「一般無紡布口罩的主要材料是塑料和一塊鐵片,理論上可以進行回收,英國、法國、澳洲等也有回收口罩的先例,製成其他塑膠製品,至於香港,我們可以引進外國技術,再配合本地情況循環再造,回收業界對開展項目持開放態度。」
對於尚未使用的乾淨口罩,陳錫琨認為,政府及各志願團體可在全港設立乾淨口罩回收點,將市民捐出的多餘口罩轉贈其他有需要人士及機構等。
口罩生產商負責人鄭承隆解釋,醫用口罩分三層,其中最外層和最內層效用沒有期限,但中間一層熔噴布的靜電效力在接觸空氣後半年左右便會下降,「口罩是靠這層靜電作用吸附病毒及細菌,過期口罩通常吸附力減少,因此大家應盡量用新生產的口罩。」至於過期口罩,他認為已喪失防病毒效能,可改作防塵、防花粉等功能口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