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疫後保險規劃 填補保障缺口


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隨着香港放寬防疫限制,內地與本港亦全面通關,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各行各業紛紛積極探討發展商機,包括保險業,此經濟氣氛直接為保險市場帶來正面影響。近年來分別有不同的金融機構及保險公司就兩地通關後內地客戶赴港投保的調查指出,大部分有意訪港的內地旅客,包括大灣區居民會在通關後來港或澳門,而且受訪者大部分有興趣來港投保保險產品,主要因為境外保險產品種類多元化,譬如醫療、危疾或有不同貨幣選擇的保險產品。
從此可知,香港保險市場具有吸引力、良好優勢及可靠性。加上近數年各大保險公司積極推出不同類型的革新保險產品及服務,例如:提供7種至9種保單貨幣選擇的儲蓄計劃、加強境外留醫服務的醫療計劃、多重/持續保障的危疾計劃等等,均有助滿足粵港澳及大灣區客戶對財富健康的需求。因此,本欄今次和讀者們分享有關香港保險的優勢,助大家填補健康財富保障缺口。
本港理財險種類選擇多
保單計價貨幣選擇多:內地保單以人民幣計價,而香港保險除了常見的人民幣/美元及港元保單可供選擇外,部分具儲蓄功能的險種更提供多達7-9種保單貨幣供選擇,如一些熱門貨幣如澳元、加元、英鎊等等,亦可轉換貨幣,此能有效地累積財富,靈活應對人生不同變化。
保險產品類型創新 : 香港保單設計較多樣性,例如設有多元貨幣保單、可分拆型保單、可保費融資保單等,另外保單功能上亦設有變更受保人/後備受保人/保單延續選項等,符合不同客戶的個人理財目標。
保單投資渠道優勢 : 香港的保險公司可以投資於環球資產,相比之下,內地保單以人民幣計價,投資渠道受限,多為A股或人民幣債券,從而限制了保單回報的可能性。
流動性及跨境優勢 : 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是自由港。基於「一國兩制」之下,賦予香港獨特的地位,同時延續了資本流動性,在香港的資本可以自由地在世界範圍內流動,除了方便投資,亦方便提取留港資金到海外留學、就醫或生活,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危疾醫療類產品保障全面
危疾產品保障全面:香港保險支持全球理賠,包括內地指定醫院,和內地保險理賠要求國內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不一樣。此外,香港的危疾計劃涵蓋數目超逾100多種,當中同時提供多重的危疾保障,包括 : 癌症的持續、復發、擴散與新症保障,甚至有一些保險產品涵蓋未獲發現之先天性情況所引致的危疾,加上香港醫療質素佳、醫療設備較先進及完善、藥物選擇多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也較內地產品有絕對的優勢。
分紅增額:香港大多數的危疾產品具有分紅特性,通過複式滾存的分紅收益,來增加保額,可以有效抵銷部分通貨膨脹風險,而現時內地的重疾險暫不能被設計為分紅類型。
概而言之,香港保險是香港具有歷史行業之一,再配合與國際接軌的成熟金融體系,奠定香港保險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由於香港保險業發展成熟,產品種類繁多,保障範圍全面,自然具有吸引力。但赴港投保時需了解內地人在港的投保流程及所須文件。如有意投保危疾醫療產品,建議先自行整理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健康檔案,主要包括體檢報告及病歷紀錄,避免因健康紀錄而影響保單批核結果。
最後,客戶購買保單前先考慮不同因素,例如購買保險的目的、保障需要、負擔能力、產品特點等,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建議向專業的理財或保險顧問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