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新投資移民計劃 門檻增高買樓不算

◆ 港推新投資移民計劃,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來港。 資料圖片
◆ 港推新投資移民計劃,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來港。 資料圖片


  不適用內地人士 資產需有助港長遠發展

  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來港,促進本港經濟長遠發展,財政預算案昨公布重啟停辦了8年、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政府指出,新的投資移民計劃投資金額預期會較舊有要求的1,000萬元倍增,當中不包括物業投資,投資者亦不包括內地人士,投資資產除金融資產外,也會考慮如初創、創科等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行業。有市場人士則提議,資產類別還可考慮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等方面的投資。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出席預算案論壇時指,重啟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不適用於內地人士。陳茂波表示,「什麼人符合條件是跟上次計劃一樣,上次計劃不包括內地人,所以就是不包括,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投資物業不包括在內。第三是投資門檻我們會大大加高,希望他帶多些資金來。第四點,我們會要求他把部分的錢投向我們希望導向的產業,例如支持初創、創科。」

  部分資金冀投向創科等產業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在記者會補充,政府2003年曾推行相關計劃,但在2015年結束,目前正就相關細節作考慮例如是申請資格等,而投資金額相對上次的1,000萬元會有倍數增加,不包括物業投資,包括金融資產之餘,亦會考慮其他與香港長遠發展相關、有益的資產。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政府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目的是希望引進外來資金進入香港市場,以及滿足香港長遠發展需求,但投資類別則不包括物業投資,主要是不想影響較為敏感的樓宇市場。至於可以投資哪些資產,消息人士稱會以幫助到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為主,包括創科。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最初自2003年起實施,讓資本投資者自行選擇獲許投資資產類別的投資項目,藉此取得居港資格,而無須在香港開辦或合辦業務,最初投資門檻為650萬元,及後到2010年10月提升至1,000萬元,而且房地產暫停列為該計劃下獲許的投資資產類別,而可投資的資產則有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債券和存款證等。該計劃實行了11年之後到2015年停辦,昨日的財政預算案公布重啟投資移民計劃。

  德勤:可配合家族辦公室業務

  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潘宗杰認為,新「投資移民」計劃的具體投資金額及資產類別,相信政府需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及諮詢,以達到有助香港長遠發展為目的作針對性部署。但他認為,資產類別方面政府或可考慮有關創新科技、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等方面的投資,以引入更多資金投資發展這些行業。另外,政府亦可研究該投資移民計劃如何與家族辦公室業務配合,加上即將出台針對單一家族辦公室的稅務豁免優惠,去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在香港成立,鞏固香港的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美聯:投資額應維持在一千萬

  美聯移民顧問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昨表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可進一步填補本港人口流失及充實人才庫,但需較其他地區例如是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更吸引,故建議全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應保持投資金額於1,000萬元不變,並同時享有其他人才計劃的福利。

  政府需向投資產品實施監管

  至於投資產品及資金分配方面,鄭天殷認為新加坡政府對投資產品有監管要求,他建議香港政府需要向投資產品實施監管,申請人的資金投資可考慮分配於指定投資產品,例如50%為投資已成立10年的基金,以及50%為政府發行指定債券,藉此保障投資移民人士所承擔的風險。

  目標同樣是為本港引入新資金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昨日的財政預算案透露已於去年12月向立法會提出法例修訂,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家族投資控權工具的合資格交易提供利得稅豁免。在立法會通過建議後,相關寬減將適用於2022年4月1日或之後起計的任何課稅年度。

  此外,政府在未來3年會向投資推廣署提供1億元,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來港。財庫局已成立督導小組,重點項目包括於3月底舉辦「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以及為相關財富管理人員提供專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