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米 哈

  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著有經典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書中收錄了一篇他曾經刊登在《哈佛商業評論》而被廣泛引用的文章《自我管理》。

  在文中,杜拉克以一系列自問自答的問題,引導我們找到自我的最佳位置,而第一條問題是:我的長處是什麼?

  杜拉克引用了一個自十四世紀便存在的方法,名為「回饋分析」(feedback analysis),意思是「當你做出重大決策或行動時,記下你預期會發生的情況,等九到十二個月後,再把實際結果與你原先的預測相比對」。

  當我們以回饋分析比較事件的預期與結果,便會慢慢自我認識,了解自己高估了哪一個長處,或看輕了哪一個缺點。認識自己的真正能力,是邁向進步與行動的第一步。杜拉克認為,只要花上兩三年時間,持之以恆地進行回饋分析,你便會知道「你最應該去做的要事」,以及「哪些領域你毫無天分,根本做不來」。

  在此,你應該努力強化自己的長處,找出自己尚未達到完美的原因,並提防犯上「知識的傲慢」而忘了時刻學習。另一方面,你亦應該放棄浪費心力於自己沒有天分的領域,因為時間與精力應該放在可以更有效進步的地方。

  另一條杜拉克提出的問題是:我是閱讀者或聆聽者?

  所謂閱讀者,就是懂得好好演繹預先安排的稿子和內容的人,而聆聽者,即善於自由地跟與會者交談溝通,並作出適當回應與互動的人。無論是閱讀者或聆聽者,皆可以成為傑出領導,問題在於閱讀者不可以用聆聽者的技巧發言,而聆聽者亦不應該以閱讀者的方法講話。

  杜拉克以歷代美國總統為例,指出:閱讀者總統,如肯尼迪會以厲害的演辭感動民眾,甚少即場與記者鬥嘴;聆聽者總統,如杜魯門則善於與大眾互動來闡明理念、爭取支持;而當聆聽者總統嘗試以閱讀者的方法來演說,便會造成災難,約翰遜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