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案年增45% 涉款達48億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立本)2022年香港整體罪案仍較2021年上升,主要原因是詐騙案錄得27,923宗成「重災區」,不單佔整體罪案近40%,較2021年19,249宗急升45.1%,涉案金額達48億元,當中不少也是小市民的畢生積蓄。警方表示將繼續循不同渠道積極宣傳防騙。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互聯網普及下,去年近2.8萬宗詐騙案中約七成涉及網上騙案,升幅主要來自「網上購物騙案」、「求職騙案」、「投資騙案」及「電話騙案」,分別錄得四成至1.8倍的升幅,不少騙案受害人不單失去自己及親人的畢生積蓄,更被騙四出借貸至欠下巨債,有人因此而萌生死念。
警方為提高市民防騙意識,曾經透過電視、電台、社交媒體及隧道廣播防騙資訊,但有受害人始終無留意,「當你不認真去看,騙徒打電話給你,你都不知道原來是騙徒,如果你知道犯案手法,你一聽就會知道。」他強調,警隊未來會再做多一些宣傳,「即使你不想聽、不想看,我都要你聽、要你看,希望能夠『入屋』。」
成立專責小組 攔截偽冒來電
回顧去年,警方持續加強與業界和持份者合作,成功阻止數以百計騙案;其中得到銀行職員協助阻止232宗騙案;警方「18222防騙易」熱線,亦在888宗騙案中成功攔截逾13億元。另警方去年透過情報主導的行動打擊騙案,成功瓦解多個詐騙集團,拘捕約1,300人。
此外,警方與「通訊辦」及「電訊商」於去年9月底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制訂打擊電話騙案的措施,包括攔截「+852」字頭的偽冒來電、協助用戶過濾和攔截涉及網絡詐騙的超連結、停止提供服務予涉及騙案的本地流動電話號碼。
警方去年推出「防騙視伏器」資料庫,共錄得約20萬次搜索,其中約1.5萬次搜索與已確認的詐騙案件有關,推算已成功提示用戶避免高達13億元的損失。
為更便利市民使用,警方將於今日推出「防騙視伏App」,協助市民即時評估可疑電話號碼或銀行戶口是否有詐騙風險,亦設有電子報案中心方便舉報;同日還會透過兩份免費報紙,派發30萬張「提防騙子」宣傳單張。
不過,去年多項嚴重罪行錄得下跌,包括性罪行、嚴重毒品罪行、刑事恐嚇、刑事毀壞及車內盜竊等。其中,行劫及爆竊案件宗數更錄得自1969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另傷人、嚴重毆打、縱火、搶劫及盜竊案數字,亦是自回歸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