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字水】詠梅佳作數林逋 白石兩詞立新意

◆ 宋代詠梅的詩詞非常受歡迎。 資料圖片
◆ 宋代詠梅的詩詞非常受歡迎。 資料圖片

  宋人周敦頤在《愛蓮說》曾講過:「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因「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故此唐代詠牡丹的詩甚多,可反映大唐盛世。

  不過,在宋代,詠梅的詩詞則非常受歡迎,很多詩人詞人、文學名家往往都有詠梅的作品,並留下不少名篇佳句。例如陸游(號放翁),可算是「全身投入」。他的《梅花絕句》就有:「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而《卜算子·詠梅》更極讚:「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還具崇高的品格。

  賦梅當數和靖一聯

  北宋王安石的《梅花》已有「為有暗香來」之句,而辛棄疾、陳亮、杜耒都有詠梅佳作,真是多不勝數。宋末詞人張炎著《詞源》一書,是一部甚有影響力的詞論專著,他說過:「詩之賦梅,唯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惟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和靖即林逋。即是說,若論詠梅,寫詩的以林逋《山園小梅》為第一,填詞的就推姜夔(號白石道人)《暗香》、《疏影》為最佳。或者我們先看林逋的兩首詩:

  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着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就成「梅妻鶴子」之典故來源。他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組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兩首。

  第一首詩的頷聯,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和靖一聯」,為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芍藥的濃郁,而獨有自己的芬芳。在朦朧月色下,感受到梅花縷縷清幽香氣,更使人陶醉。

  「疏影橫斜」,見其嫵媚;「暗香浮動」,幽香飄然。水澄澈,月昏黃,湊成美妙動人時刻。

  第二首詩描繪他閒適的生活,和享受這些自由自在的野趣,作者雖是詠梅,實則是他「弗趨榮利」、「不求仕途」、「趣向博遠」的思想性格。

  姜夔就是由林逋的這兩句詩中得到靈感,作了《暗香》、《疏影》這兩個曲牌,自度新曲,然後找樂師、樂妓演練。《暗香》的全文是: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而《疏影》全文是: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暗香》是對往事的追憶。由月下梅邊吹笛而回憶往事舊人,記起當日攜手共遊,但見幾千株梅樹同時盛開,梅花把樹枝壓得低垂,而片片梅花隨風落在碧翠煙渺的西湖上。梅花落了又開,開了又落,年年如是,只是故國呢?玉人呢?就未必可以重來。全篇緊扣着梅花和故人,一唱三嘆。在暗香浮動的環境下,別有一般滋味。

  至於《疏影》,較多用典,詞句亦多堆砌。曾借用杜甫詩句,也借用昭君、漢武之典故,不過今日看到梅花一片片地吹落,不由得怪怨玉笛吹奏得太哀怨。等梅花落盡,想要再去尋找它的幽香,原來已飄入小軒窗,只有落梅疏影。

  ◆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