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點謎】玄武門弒兄殺弟 為爭上位種仇恨

◆ 李世民死後葬於昭陵。 資料圖片
◆ 李世民死後葬於昭陵。 資料圖片

  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唐朝討論度較高的事— 一代明君唐太宗以弒兄屠弟逼父的方法奪得帝位,道德上站不住腳。教科書通常只提及此事的過程,但關於玄武門之變,可以說的事情很多,今次就偏偏不說過程,而是就兩個題目展開一些討論。

  第一個要討論的題目,是為何李世民要以殺兄的方法奪得帝位?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要解釋起來並不容易。傳統教科書多半將李世民描繪成英勇殺敵,出類拔萃的歷史人物,太子李建成則有種比下去的形象。故此,更優秀的世民為了奪得帝位,不得不透過弒兄來得到帝位。歷史上,可能比此更加複雜。

  李淵自太原起兵,到後來建國,建成和世民均是他的將領,協助征服群雄。李淵的確有兩位出色的兒子,但亦正正兩位兒子都出色,使他們早在戰爭時期已經彼此競爭,也種下仇恨。去到621年,李世民戰勝竇建德和王世充,聲名大噪,太子建成卻只是在北方邊疆防禦突厥人,聲名較為平淡。因此,作為太子的建成眼見胞弟世民的出色,難免心有顧忌,害怕世民會覬覦太子之位。

  建成開始千方百計挖李世民的牆角,或將世民的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調到別的崗位去。世民亦不甘示弱,他禮賢下士,大力籠絡洛陽地區的地方軍事精英人物,以此來與太子建成在長安的勢力抗衡。

  而最後兵戎相見的開始也未必來自於世民。據世民的探子回報,太子李建成已經計劃在世民送弟弟李元吉出征突厥人時,將其殺害。既然建成無情,世民亦決定採取極端手法,他召集早前被調任革職的房玄齡、杜如晦,賄賂了玄武門將領常何,準備了這一個影響後世的政變。

  公元626年,李世民謊奏建成和元吉淫亂後宮,建成知道此消息之後,立刻直奔皇宮,找皇帝辯護。可就在此時,世民已經潛伏在玄武門,建成和元吉到達時,被世民伏擊,最終建成被世民砍死,元吉則被世民的軍官尉遲敬德所殺。

  這裏要重申幾點。第一,權力鬥爭乃至兵戎相見,並非世民或建成單方面掀起,而是雙方同時造成,各有自己的原因。第二,我們往往只關注世民和建成之間的摩擦,卻沒有注意到其中一個關鍵人物——唐高祖李淵,作為宮中權力核心和兩位皇子的父親,他的態度和行為在這次政變當中扮演重要角色。李淵對兩位皇子的競爭有何態度,政變後他如何和殺死長子的次子相處呢?下一篇我們再談。

  ◆ 張奔勝(中學中國歷史科科主任,喜歡思考和推敲歷史細節,尤喜歡講及教科書沒有提及的內容和細節,引導思考。)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