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藝術展 追溯物料跨越時空的文化意義

◆展覽亦有展出一些當代琥珀藝術品。
◆展覽亦有展出一些當代琥珀藝術品。

◆琥珀雕劉海戲蟾擺件 十九世紀
◆琥珀雕劉海戲蟾擺件 十九世紀

◆琥珀薄片聖物箱 1772年
◆琥珀薄片聖物箱 1772年

  琥珀是樹脂石化而成的美麗瑰寶,其中時有包含昆蟲及脊椎動物,為千百萬年來的物種進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在藝術文化等方面,琥珀亦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推出展覽《琥珀:波羅的海黃金》,呈現來自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博物館、Association Trésors de Ferveur、香港夢蝶軒、兩依藏博物館等機構及私人收藏家合共240件琥珀珍品。展覽分為六個部分,帶領觀眾欣賞琥珀的起源介紹、波羅的海地區古代琥珀文物、中國遼代及中世紀歐洲的琥珀藝術、明清時期琥珀的風行、琥珀在20世紀拉脫維亞的角色,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的琥珀。

  波羅的海諸國盛產琥珀,最古老的波羅的海琥珀,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萬年前。中世紀時期,琥珀需求殷切,製作琥珀藝術品及奢侈品的工坊遍布歐洲,再後來,琥珀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遼代契丹貴族對琥珀情有獨鍾,琥珀在當時的價值僅次於玉,當時漢人尚未懂得欣賞琥珀,遼人卻相當重視,尤其貴族喜佩戴琥珀長項鏈,以及工藝精湛的琥珀首飾、墜飾,此後明清兩朝亦受此影響,只有皇帝及貴族方可佩戴琥珀。

  在歐洲,宗教的對立直接影響了琥珀貿易,德國統治者佔領了波羅的海地區,並且控制了琥珀主要產地的採收和生產,由於德國的波羅的海地區信奉新教,其工場專注於世俗藝術作品,並使用最優質的琥珀製作。因此在今次展覽中,觀眾可以欣賞到來自東西方琳琅滿目的琥珀製品:遼代精緻的琥珀珠寶、掛件、佛器及小雕像,以及明朝期間皇室所有的琥珀花瓶、吊墜、項鏈、耳環、髮簪;歐洲天主教區以琥珀製作的玫瑰念珠、花冠念珠等宗教物品。 ◆文、攝:黃依江

  展覽:《 琥珀:波羅的海黃金 》

  日期:即日起至4月11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逢周一休館)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18樓般哥展覽館

  (免費入場,需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