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消費券 卷不起

◆ 消費券的「券」字,不能用「卷」或「劵」代替。圖為商家的促銷廣告。 資料圖片
◆ 消費券的「券」字,不能用「卷」或「劵」代替。圖為商家的促銷廣告。 資料圖片

  疫情期間,特區政府幾次給市民發放消費券,而商家為了促銷,經常在門口當眼位置貼着「歡迎使用消費券」。有一天上課時,我的學生問道:「老師,我看到好些商店門口貼着『歡迎使用消費卷』,是通假字嗎?」我被他逗樂了。我說:「那個是錯別字。」後來我特別留意了一下,發現街頭巷尾出現的「消費卷」還真不少。「卷」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有的寫的是「劵」,其實正確寫法應該是「券」,讀音為「quàn」。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三個字,以便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正確運用。

  我們先來說說「券」。「券」在生活中被很多人誤讀成juàn,其實它只有兩個正確讀音quàn和 xuàn。當券的讀音為quàn時,指古代的契據,常分為兩半,雙方各執其一,現指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我們可以用作以下詞語:債券、國庫券、入場券、證券、穩操勝券等。因為契據經常分為兩半,所以「券」的部首是「刀」。券的另外一個讀音是xuàn,平時用的機會比較少,可以組詞為「拱券」,指橋樑、門窗等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聊聊大家比較熟悉的「卷」。「卷」的讀音才是juàn,作為學生離不開試卷和考卷,「卷」肯定是大家平時接觸最多的字。除了卷子會用到這個字,它還有書本的意思,所以成語手不釋卷有它的身影。它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指機關裏保存的文件,比如:卷宗。如果你了解「卷」的意思,自然就知道把它放在消費的後面明顯是不合適的,是個不折不扣的錯別字。

  「卷」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juǎn,指裹成圓筒形的東西,比如:鋪蓋卷、蛋卷。「卷」還能作為量詞,既可以讀juǎn,也可以讀juàn,但用法不同。讀juǎn時用於成卷的東西,比如:一卷紙,一卷鋪蓋;讀juàn時指書中的一部分,比如:某著作的第一卷,或是某書分為上下兩卷。

  最後我們來談談「劵」。我查了一下,這是個異體字,並沒有被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這個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時代,它的含義古同「倦」, 在《說文》一書中此字是勞累的意思。顯而易見,消費「劵」也是錯的,用錯的原因跟字形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寫字時要細心,可不能「力」「刀」不分啊!

  最後想跟大家說的是,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分辨和總結,不能囫圇吞棗,也不能不求甚解,特別是對於字形相近的字還有一字多音的字。遇到疑問的時候千萬不能憑感覺,一定要認真求證,字典就是你最好的老師。

  ◆ 俞申蕊(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