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2022】擺脫無謂爭拗 回歸理性務實







資深議員:完善選制後立會運作順暢 工作更有效率
立法會是社會的縮影,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議員今年1月正式上任,一年來,他們履職盡責,以新作為、新成績交出答卷,議會呈現新氣象。香港文匯報近日邀請多位連任的立法會資深議員,透過其個人經歷,講述自己的「議會故事」。他們對比完善選舉制度前後議會情況,深有感慨:過去在修例風波中,他們會被縱火、起底、無謂的爭拗牽扯精力;完善選舉制度後,他們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為民做實事中,議會工作更有效率,希望新的一年繼續在已經回歸理性、專業的議會發揮所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黃子晉
梁美芬:議員更有精力做有意義的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回顧今年以來的議會工作,梁美芬形容為有轉機。她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過去數屆立法會充斥攬炒派搞事對抗,大家疲於奔命,卻難以推進好政策,而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今屆議會已回歸到重視議政質素。
提到作為立法會與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的附屬法例小組委員會主席的工作,梁美芬說,委員會一直配合特區政府以「先訂立,後審議」形式審議了與疫情相關的大量附屬法例,亦會理性地確保政策切合疫情發展需要,亦曾成功反對特區政府希望以公告形式修改相關措施,確保了每項新措施都要經過立法會的審議程序,接受議會監察,反映議會絕非所謂「橡皮圖章」。
梁美芬在過去三屆立法會均循地區直選晉身議會,她說:「今屆之所以改從選委會界別參選,除了希望騰出空間關注一些自己關注的議題外,亦希望能利用自己的議會經驗,發揮選委會界別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的特質,促進議會內更多跨政團合作,合力監察好特區政府施政。」
她過去一年曾聯同多位沒有政團背景的新任議員,一起落疫區了解民情,想方設法支持前線抗疫工作,爭取兩地建立防疫抗疫協調機制,在第五波疫情下,梁美芬亦與多位議員攜手聯署倡議,成功爭取特區政府為內地援港抗疫在法律層面拆牆鬆綁。
擔任「新丁」導師 分享議會經驗
不再內耗的議會,亦令議員有精力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有學者背景的梁美芬在議會外,就擔任不少類似背景新任議員的「義務導師」。「譬如有見新一屆立法會有不少新人都是從政、地區服務經驗不多的學者,我便會向他們分享,無論自己對有關範疇的政策研究有多深入,倡議政策前必先親身落區了解市民心聲,才能讓政策接地氣,急民所急。」她說:「每個新人都需要時間進入議員角色,希望透過與大家互相幫忙協作,盡量發揮自己的專長,集思廣益。」
談及自己新一年議會工作,梁美芬信心滿滿:「我來年的首要工作,除了關注兩地全面復常通關後香港的配套舉措外,亦會繼續積極推動香港與各地的司法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把握好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落戶香港的機遇。」
鄭泳舜:良性互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議員辦公室被惡意縱火、外出遭暴徒投擲攻擊物品、恐嚇、被起底……提到修例風波期間的種種遭遇,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至今仍義憤難平:「這樣一個所有人努力建立的社會大家庭,卻被別有用心者蓄意破壞,真的極度難受、痛心。」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迎來穩定的局面,市民的安全得到保障,作為社會狀態縮影的議會也呈現新的氣象。
鄭泳舜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過去,許多攬炒派議員就議案拉布,提出的理據根本毫無道理,「為反而反,為拖延而拖延。」鄭泳舜形容這種議會生態「毫不理智」,讓議會難以正常運作甚至陷入癱瘓,嚴重阻撓特區政府有效施政。
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卻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象,即使對一些議題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議,但大家都是抱持為香港向前發展的共同目標。他舉例,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推出「簡約公屋」措施後,一些一直服務基層市民的直選議員會認為這是好政策,可以短時間內幫助劏房戶改善生活,亦有部分議員關注造價問題等,大家在議會中會就自己關注和擅長的領域提出建議,而特區政府也在聽取大家的建議後作出適當調整和具體安排,「這就是良性的互動,這樣的討論現在每天都會發生,大家亦嘗試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並從中取得共識,再不會有人為了一己之私大鬧議會。」
這樣的良性互動,自然亦改善了行政立法關係。特區政府推出「簡約公屋」,議會便研究如何以此更好地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在「MIRROR演唱會事件」發生後,特區政府迅速調查,議會亦討論如何避免日後出現同樣的意外;在國際賽事主辦方播錯國歌事件發生後,特區政府迅速與涉事方作出交涉,議會亦迅速發聲支持政府。
鄭泳舜形容,行政和立法關係改善是今屆議會的一大特色,「關係比以往更緊密了,溝通的層次更多了,希望以後會有更好的互動。」
政治環境穩定 帶動社會團結
政治環境的穩定,亦會帶動整個社會團結起來。今年年初香港疫情尤其嚴重,鄭泳舜說,當時社會上很多有心人捐助,亦有許多職員和義工落手落腳參與抗疫。他自己亦身體力行,為了不影響家人和更好地投入工作,在辦公室住了1個月,「即使有很大的確診風險,即使人手短缺而工作量卻增加,大家仍眾志成城,義無反顧地堅守崗位投入工作。」
良好的議政和社會環境,讓身為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鄭泳舜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做對香港發展有益的事。他說,今後會用更多精力協助特區政府推動文化藝術,積極向市民推廣這方面的政策和將會舉辦的活動。
陸頌雄:議事效率及質素提升不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完善選舉制度前,自己在議會廳要消耗超過一半的精力與攬炒派周旋、針鋒相對,那時做議員做到好似打rugby(橄欖球)咁,十分無奈。」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如今,他可以把所有精力聚焦用在有價值的事上,雖然他感到了更大的良性壓力,但卻樂此不疲:「看到整個議會的聚焦點回歸民生、回歸經濟、回歸發展,議事效率及議事質素提升了不少,對於香港的發展絕對是好事。」
在陸頌雄這位親歷者的眼中,過往在攬炒派拉布搞事之下的議會「極度混亂」、「會不成會」,他狠批攬炒派議員不是擺事實講道理,而是「鬥激烈、鬥立場」,這影響了整個議會的議事質素,「我們建設力量許多就議題的事前準備都無法在議會上表達。」
他猶記得,攬炒派為一己之私拖到大家寸步難行,或在議案快要通過時提出不切實際的修訂。如在審議《2014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時,勞顧會就推行3天法定男士侍產假達成共識,工聯會雖不滿只有3天侍產假,但認為應尊重勞顧會作為勞資雙方的集體談判或協商機制。當時攬炒派卻刻意在審議的最後階段提出修訂,要求把侍產假增至7天;當時政府明言,若有關修訂通過就會撤回草案。事後相關攬炒派中人宣稱,他們在議會的有關做法就是要「令工聯會尷尬」。在《2018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的討論中,「與2014年時的情況也差不多。」
摒棄立場先行 聚焦議題內容
陸頌雄話鋒一轉:「今屆立法會就不同了,立場先行的方式已沒有用了。」他說,現時議員們明顯在議題內容、分析上花了很多工夫,要求更高了,「我自己準備發言時,都感受到良性壓力!」他提到,在今屆議會中,教育、歷史文化、國民身份認同等議題變多了,一直以來的民生重點,如房屋、扶貧、經濟等議題依然得到關注,整個議會回歸民生、回歸經濟、回歸發展,重回正軌。
他坦言,現今的議會並非完全沒有「硝煙」,在不少議題上,議員之間也有激烈的爭論,不過這種理性的爭論與以往無謂的爭拗有本質的不同。他以《職安健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會議為例,大家均就事論事,有的議員站在自己不同的理解,合理地表達意見,是一個正常議會中存在不同意見的表現。他說:「爭取勞工權益從來都是艱難的,但需『小步快跑』,每次的進度未必好誇張,但可以更頻繁地做檢討或修訂,令權益積小勝為大勝,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回顧今年以來的立法會工作,顯然少了許多無謂的消耗。陸頌雄說,取消強積金對沖已獲得通過,疫情下隔離令可以取得病假津貼,《職安健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審議已接近尾聲,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進展。「我覺得建立信心非常重要,特別是經歷了疫情、黑暴這些年。而建立信心需要時間,需要特區政府、議會一同做幾件立竿見影的事,令市民見到真的有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