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周恩來的囑託

  彥 火

  沈從文嘔心瀝血的成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書於「文革」期間,在當時政治氣氛下,已毫無出版的希望。但沈從文卻從未中斷各種研究。一直到1975年,才聽聞一點風聲,說是想出這本書,但還未確定,可能不要文字部分,只出圖版部分。

  沈先生當時很難過,但他卻沒有灰心。他說,不管他們怎樣出,作為他自己,把它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資料留在那裏,將來肯定會有用的。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傾注了沈從文幾十年的心血,其編撰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

  據沈先生回憶,1964年春夏間,周恩來總理和幾個文化部門的領導談及每次出訪,經常會被邀請看看那個國家的服裝博物館,因為可代表這一國家文化發展和工藝水平。一般印象,多是中古到十七、十八世紀的實物資料。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新舊材料多,總理問是不是也可比較有系統地編些這類圖書,今後出國時,作為文化禮品送人。齊燕銘是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推薦由沈先生來做。

  周總理的囑託成為一個契機。1964年,有了周總理的指示以後,歷史博物館請沈先生開始編寫這部書,還批給沈先生多名助手。

  沈先生計劃編一部十卷本的大書,《中國古代服飾圖譜》作為試點本,不按時代、時序寫,選出了歷代爭論較多、問題較多的200個題目,以新的視角和觀點進行闡述,提出了很多新看法、新見解。

  王亞蓉與沈先生認識始於1973年,那時正是抓革命促生產的「文化大革命」時期。

  王亞蓉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畫出身,當時做一些美術設計的工作。為尋些靈感,常去北京圖書館柏林寺期刊分館查閱資料。後來人民大學教授把她介紹給沈先生。王亞蓉說,那時候,沈先生因為血壓高,經常流鼻血。自己到他家時,他左手拿個白毛巾堵着鼻孔,右手還在改稿子。沈先生特別熱情。自己向他請教,他都耐心解答,需要什麼材料就借回去,用完了再還他。

  王亞蓉回憶道:「就這樣,求教的次數多了,和沈先生的交談也多了。沈先生是用事事物物的形象來具體地研究歷史的,除了關注古代服飾文化外,對其他物質文化的各類別的內容也頗有研究。那時的歷史博物館已不再給沈先生配助手,所以他的工作困難隨即增多。我這個學繪畫的自覺水準不夠,他就鼓勵我試試。」

  從此以後,王亞蓉繼王㐨後,成為沈從文另一個得力助手。(「沈從文與一部巨著的誕生」之二)